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2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吠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阿利安人與吠陀時文明2 吠陀3 奧義書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阿利安人與吠陀時文明印度河文明其後神秘的消失,在數百年之後,來自中亞草原的遊牧民族──阿利安人,他們來到了印度河流域,開始侵入這一地區。他們征服了當地土著,定居於今日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地區,這種入侵從西元前一千五百年一直持續到西元前一千一百年左右。這些新進入者雖然帶來了破壞,但同時也帶來了偉大的文化,形成了以吠陀經為聖典的吠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人效力或抒發勞瘁之情。唐.李百藥〈渡漢江〉詩:「客心既多緒,長歌且勞。」《鏡花緣》第八三回:「燕紫瓊道:『紫芝妹妹替我說個笑話,我格外多飲兩杯,何如?』紫芝道:『妹子自然勞。』」
  〔派亞人文教育改革建議報告〕是由美國人文主義教育哲學家阿德勒(Mortimer J. Adler)所領導的研究小組(The Paideia Group)在一九八二年所提出的一分教育改革建議報告書,中譯又稱之為〔派亞人文教育改革計畫〕。這本建議報告書可說是一九八○年的人文主義教育學者對美國基礎學校教育的改革宣言。在此建議報告書發表之後,引起了教育界廣泛的爭辯和迴響,為了回答這些人士所提出的疑難問題,研究小組又於一九八三年發表第二本報告書,名稱為〔「派亞計畫」的問題及其可行性〕(paideia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在一九八四年又提出〔派亞課程計畫〕...
表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足以表藝術家最高造詣或藝術風格的創作作品。如:「史記是司馬遷的表作。」
議政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間接的民主政治。指在地廣人眾的國家中,由人民選出有相當資格的人為表,以議決國政,稱為「議政治」。然而現今共產國家,則假議民主之名,行極權獨裁之實,成為議政治最大的危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時間、時。如:「臺南孔廟是全臺孔廟中建築年最久遠的。」唐.盧藏用〈衡嶽十八高僧序〉:「然而年悠邈,故老或遺,真詮緬微,後生何述。」《文明小史》第三○回:「這幾宗案卷,沒什麼要緊的,又且年久了,用不著的。」
2.西洋紀元中,從○到九每十年稱為一個年。如二十世紀八○年,是指西元一九八○至一九八九年。如:「他是六○年最負盛名的作家。」
後現美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後現主義2 後現主義文學3 後現文學特徵4 後現文學發展流派 後現主義後現主義(Postmodernism)是一個從理論上難以精準下定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替理。《五史平話.晉史.卷上》:「咱們再來河東,主上面許,更不除人替。」
後現課程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現課程理論(postmodernism curriculum theory),深受後現主義(postmodernism)所影響。後現主義,乃對現社會中的現性(modernity)之一種反動。而潛隱在現性之中的一種設想為:透過理性及科學方法的運用,人們可得到客觀、永恆與具普遍性之真理。因此,現性之特質含科技理性、線性進程、去脈絡化、單一化與追求真理等要項。然而,後現主義論者認為個體之理性乃每一具獨特性之社會、歷史與文化傳統之負載,即個體之理性運作並無法得到具普遍性之真理。況且,人們也無從得知究竟何為真理。同時,它還強調每一社會情境之特質往往複雜多變,所謂合理性的知識僅適用特...
單文經(2002)。現與後現課程論爭之平議。師大學報:教育類,47(2),123-14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新舊交替。唐.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詩:「人事有謝,往來成古今。」
2.生物體內所進行的物質分解及與合成有關的化學變化。如:「新陳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