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內在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在價」和「外在價」(extrinsic value)相對,指屬於一件事物或一個行動本身的價,其價的存在,不依賴別的事物或行動結果。例如一個人去做一件事情的目的,就是在於做這件事,而不是由於做完這件事會用何如何,亦即做這件事本身是好的,其價不假外求。
  在哲學討論及日常生活中,哲學家和一般人會認為具有內在價的事物或活動,比僅具外在價的事物或活動的價高。根據這樣的觀點,教育內容就應以其有內在價的活動為主。
  在教育哲學的討論中,有關內在價和外在價的議題環繞在兩方面:一是什麼樣的教育活動才是有內在價的活動,另一是為什麼具有內在價的教育活動就應...
資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數字表示的資料,稱為數資料,或稱數位資料。與類比形式或圖解形式之資料有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甲、乙兩數相比所得的。也稱為「比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量工具所測出的結果。通常以數據顯示大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花費力氣大,所得回饋少,價不相當。《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像這樣沒來由,暗暗的上了圈套,我也覺著不得。」
2.不必花大力氣。如:「這件事不得你賣命去做。」
分析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價分析法與價澄清、道德認知發展模式,具不同的路線;價分析法更關切如何幫助學生蒐集並評估涉入價判斷的事實。價分析主要在區分兩個概念:價標準(value criterion)與價原則(value principle):前者將價賦予某一類情境,給予事實一個價碼(valence)決定某一事實是否有正或負評價,評價者必須權衡諸事實再作決定,所以評價者的判斷可能隱含某些原則,這些複雜原則在做決定過程中浮現出來,反映價分析的結果,而非其決斷的歷程。所以真正進入價判斷之脈絡中者,是價標準而非價原則,每一價標準提供了價對象之一方面的評價基礎,給予正或負的價碼。價原則則用於價對...
道德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價常指道德行為本身的價,而與這個行為對有德者是否能帶來好處(包括物質和心理上的)沒有關係。以康德(Imm. Kant)在〔道德形上學基礎〕(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一書所舉的例子來看,說一個雜貨店的老闆之童叟無欺的行為是否有道德價,要看他的動機;如果是為了建立商譽,希望以後生意更好才如此,那麼這種行為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具道德價。反之,如果其出發點是以誠實本身就是對的,所以應該去做,也就是把誠實當義務來執行,才具有道德價。由此可以引申,凡是為了外在的獎賞而做,或是為了避免懲罰而不做,都不具有道德價,只能說是為了個人利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比提升,稱為「升」。如新臺幣對美元匯率由三十二元調為三十元時,於新臺幣為升,而於美元則為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規定的時間內擔任工作,此工作通常由許多人共同輪流負責。如:「今晚輪到我班。」
核心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核心價在德育中指個人所有的基本評價概念系統,或分屬不同系統但相互關聯或對立的一組核心信念群。謝佛(J. Shaver)認為價(value)是用以判斷得(worth)的標準和原理;價有三個要素:(1)價是某種含有理性成分的評價參照概念,價是可以定義、分析與比較,但此說法並不否定價中所含的情意因素;(2)價是存在於心靈中,一種持久的判斷參考架構,價的存在不須經過宣告或別人肯定,價的運用可能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3)價代表一種向度,而非絕對的範疇。價是評定行為或事物在價線上位置的一組概念及規則。依據價的性質,可以區分為基本價信念和衍生的價信念,如尊重生命尊嚴的基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