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3.37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傾國傾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自殺。《越絕書》記此事,慨嘆夫差不信伍子胥而聽信太宰嚭的讒言,這就好像昔日晉獻公受驪姬迷惑,使得眾親離,種下晉國衰敗的禍根;亦猶如過去周幽王縱容褒姒,以致失信於群臣,使犬戎得以入侵。驪姬與褒姒都是極為妖媚美麗的女子,但卻又是極為不祥,招來「傾城傾國」的禍害。而越王句越,忍辱負重,生聚教訓,發動大軍,圍困夫差於姑蘇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殺,吳國果然傾覆,句踐終於復興越國。後來「傾國傾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女子的美豔,可以帶來禍害。其實此一語義,早在《詩經》中就已經見到。《詩經.大雅.瞻卬》有「哲婦傾城」這樣的句子,意思是「婦人多謀深慮乃亂國」,此處「傾城」,便是「傾覆邦國」義。但...
適得其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果與原先的期望恰好相反。[例]對小孩管教太嚴,有時候會適得其反,反而使他們更加逆。
生靈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01.元.鄭光祖《伊尹耕莘.楔子》:「因為下方自孔甲以來,後至履癸,不修德政,暴戾頑狠,諸侯多,至於禽鳥走獸不安,民生塗炭。」 參考詞語︰塗炭生民注音︰ㄊㄨˊ ㄊㄢˋ ㄕㄥ ㄇ|ㄣˊ漢語拼音︰tú tàn shēng mín釋義︰猶「生靈塗炭」。見「生靈塗炭」條。 01.明.沈采《千金記.第二六齣》:「狂秦暴虐,塗炭生民,毒起干戈,雲遶寰宇。」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當心像當年吳王一樣,因為相信越王是真心臣服,所以放心地出兵攻打齊國,沒想到卻在得勝回國時,越王反將他擒住。還有,韓、魏歷經幾世爭戰,父老兄弟死在秦人手上的不計其數,國家也因此變得殘破,宗廟年久失修而損壞,將士們肚破頸斷、身首異處,屍骨暴露在荒野上;老弱婦孺被捉去當俘虜,路上時常可見;鬼神沒人祭拜,百姓生活困苦,骨肉分離流落四方。韓、魏沒有滅亡,是秦國的一大憂患!現在大王要出兵攻打楚國,勢必經過韓、魏國境,您不擔心他們會變嗎?」後來「民不聊生」這個成語,就從原文中的「百姓不聊生」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尾大不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曼伯、宋國子游、齊國無知、衛國獻公四人為例,指出他們都是因為大城首長的權力太大,中央無法控制,最後變,因而遭到殺害或被迫出逃。所以他認為︰「如果從這四個人的例子看來,有大城市對國家是有害的。樹枝太粗就會折斷,尾巴太大就擺動不易,大王您應該明白這道理。」後來「尾大不掉」被用來比喻下屬的勢力強大,在上者難以駕馭;亦用來比喻事物因輕重關係倒置,形成難以控制的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量穀物時,刮平斗斛的器具。《新唐書.卷二二四.臣傳上.梁崇義傳》:「以概量業於市,力能舒鉤。」
唾手可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語源2.1 譯文3 例句4 近義5 反義6 引用 釋義比喻極為容易就能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原作「唾手可取」。 語源新唐書 褚遂良傳:「討其逆,夷其地,固不可失。但遣一二慎將,付銳兵十萬,。……唾手可取。」 譯文這種能夠討伐逆,奪其封地的機會絕對不可失去。而只要選派一、二位精明的將領,帶上精兵十萬,……這就如同往手上吐唾沫般容易得到。 例句猖狂的盜版軟體唾手可得,難怪正版廠商大嘆錢難賺。 近義輕而易舉 易如反掌 如湯沃雪 反義大海撈針 難如登天 勞無不獲 移山填海 引用<<中學生多功能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違反。[例]背約、背、背信忘義
力不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了,走路還要藉助拐扙。雖然很想替國家效力到生命中最後一刻,但現在身體如此衰弱,如果哪天敵人突然發生變,他就算有心,力量也不足以平定動亂。到時不但對國家會有極大的傷害,群臣之前的努力也會付諸流水。班昭懇求皇帝讓哥哥回國,不要讓他就這樣老死異鄉。信的內容處處流露出深厚的兄妹之情,皇帝看了大受感動,下詔讓班超回國,而班超在回到洛陽一個月後就病逝了。這裡的原文就用了「超之氣力,不能從心」。另外在《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也提到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復興漢室,西域各小國都來歸附,希望能得到保護,避免被他國併吞。但等了許久都沒看到漢室派兵過來,非常著急,鄯善國的國王就寫信給漢光武帝,說明漢帝國再不派兵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背。如:「背離」、「乖離」、「離經道」。《左傳.隱公四年》:「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親離,難以濟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