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49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干預、查。《福惠全書.卷二三.蒞任部.詳文贅說》:「以故居民流散,其地竟成古荒。數十年來,無有過。」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撫記.下》:「顧答以蠻觸相爭,天朝從不過。」
2.拜訪、探視。《儒林外史》第二二回:「牛布衣近日館於舍親卜宅。尊客過,可至浮橋南首大街卜家米店便是。」清.徐珂《清稗類鈔.義俠類.某伶恤某公妻子》:「時某已論大辟,繫獄久,生平故舊無一過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詢。《左傳.昭公元年》:「朝以聽政,晝以訪。」《清史稿.卷三六八.壁昌列傳》:「訪疾苦,聯絡漢、回,人心益定。」
2.拜訪。如:「總統此次出國訪,行程密集緊湊。」《西遊記》第一○回:「到長安城內,訪一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詢。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村中聞有此人,咸來訊。」
2.候。《後漢書.卷五五.章帝八王傳.清河孝王慶傳》:「慶多被病,或時不安,帝朝夕訊,進膳藥。」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詩:「聞道欲來相訊,西樓望月幾迴圓。」
3.佛教徒合掌候的禮節。《敕修百丈清規》卷六:「訊開示畢,眾散,歸寮藥石。」《醒世恆言.卷一九.白玉孃忍苦成夫》:「連忙收掩經卷,立起身向前訊。」也作「悶信」。
求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神佛前請求保佑,占卜吉凶。《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那三歲的女兒,出起極重的痘子來,求神卜,請醫調治,百無一靈。」《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匡超人到處求神卜,凶多吉少。」
探究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探究教學法(problem-based instruction)提探究教學法(problem-based instruction)係指一發展自我導向的學習階段,從題為根本出發,教學學生解決題技巧之統合教學。(註1)目錄1 理論架構2 哲學架構3 杜威哲學架構下之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學」一語出自[中庸],其原文為:「君子尊德性而道學。」尊德性為存心之功,而道學則是致知之業,二者相發,本不可偏廢,然後儒講學,或偏於一端,致有「尊德性」與「道學」之爭,如朱熹當年講學,便力主格物窮理,而為陸象山譏為支離。
  其實朱熹教人「道學」,也不是完全忽略「尊德性」,只是有所偏重而已。如朱熹[答項平父書]中就說:「子思以來教人之法 ,唯以 『尊德性』、『道學』兩事為用力之要。今子靜所說,專是尊德性事,而某平日所論,卻是學上多了。所以為彼學者,多持守可觀,而看得義理全不仔細。又別說一種杜撰道理遮蓋,不肯放下,而某自覺,雖于義理上不敢亂說,卻于緊要為己為人上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起居,是客套的常禮。《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因主人家託著選幾篇文章,要替他趕出來發刻,所以有失候。」《紅樓夢》第四八回:「我勸你今兒頭一日進來,先出園東角門,從老太太起,各處各人,你都瞧瞧候一聲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懷疑之詞。如:「試古今人能免此陋習否?」
解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哲學方面,「解決題」係指在題情境下,經由思考、推理而達到目的的歷程。所謂題情境,是指個人覺察到一種「有題但不知如何解決」的困境。因之「題」係主觀的看法;如果個人不進入情況,沒有感到困惑,則任何題均不構成題,因此也沒有解決題的必要。
  概括的說,科學偏重探討「如何」的題,而哲學則企圖解答「為什麼」的題。因此科學家,尤其是心理學家對於「解決題」所最重視的主題是:個人面對情境時,如何理解題的性質,如何確定求解的目的,如何運用既有資源去思考、推理,找到適當的方法,以解決題,達到目的、美國學者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曾用邏輯分析的方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刑審。《大宋宣和遺事.亨集》:「令有司拷,箠掠亂下,又加炮烙,詢此人為誰。」《紅樓夢》第八○回:「薛蟠道:『香菱如今是天天跟著你,他自然知道,先拷他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