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1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析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辨析字義。《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
2.修辭學上就文字的形體、聲音、意義加以分析的方式,稱為「析字」。
|
漢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以記錄漢語的傳統文字。形聲字占絕大多數。歷代發展出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等多種字體。除記錄語言的功能外,漢字的藝術性高。三千餘年歷史中,對日本、韓國、越南諸國語文曾產生極深遠的影響。也稱為「中國字」、「中國文字」。
|
經驗金字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視聽教育學者戴爾(Edgar Dale)教授,在1946年發表了經驗金字塔(Cone of Experience)。
經驗金字塔是圓椎形的,下面是代表提供或獲得經驗的具體而真實,越往上去,則越趨抽象,也就說由塔底至塔尖是由具體而至抽象。 經驗金字塔共有10層,它包括了各種教學方法和媒體,茲簡述之:(1)直接、有目的經驗(Direct, Purposeful Experiences),是由我們直接而有意識的活動而獲得的,是有目的的,最充實、最具體、最豐富的整體經驗。是由看、聽、感覺、品嚐、嗅覺等實際體驗中所獲得的。(2)設計經驗(Contrived Exper... |
瓜字初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瓜字在隸書及南北朝魏碑體中,可拆成二個八字,隱有二八一十六的意思,故以此比喻女子十六歲。唐.李群玉〈醉後贈馮姬〉詩:「桂形淺拂梁家黛,瓜字初分碧玉年。」
|
文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書。《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您去攻破宋州,為我奪取張節使歸娘。才得,便發文字來報我。」《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現身包龍圖斷冤》:「有甚事煩惱?想是縣裡有甚文字不了。」
3.文章、書籍。《董西廂》卷三:「早收拾琴囊,打疊文字。」《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青邱文字,雖其中並無毀謗朝廷的言語,既然太祖惡其為人,且現在又是禁書,先生就不看他的著作也罷。」
|
八字都沒一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情沒有眉目。參見「八字還沒一撇兒」條。如:「這事情八字都沒一撇,怎敢說我一定升經理。」
|
別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形音相似而寫錯的字。《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上.尹敏傳》:「讖書非聖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別字,頗類世俗之辭,恐疑誤後生。」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別字》:「後漢書儒林傳,讖書非聖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別字。近鄙者猶今俗用之字,別字者本當為此字而誤為彼字也。今人謂之白字,乃別音之轉。」也作「白字」。
2.本名之外另取的名字。《梁書.卷五五.武陵王紀傳》:「大智,紀之別字也。」也作「別名」、「別號」。
|
鍊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鍛鍊詩文的用字。南朝梁劉勰以為,創作詩文時用字必須依據四大原則加以練擇──避免使用冷僻的字、不連用偏旁相同的字、儘量不重複運用同一個字、錯開筆畫多和筆畫少的字,以保持文章排列的美觀。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八:「鍊字不如鍊句,則未安也,好句要須好字。」
|
拆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藉由分析字形以測知吉凶禍福的算命方法。《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忽見茶室傍邊添了一張小桌子,一個少年坐著拆字。」《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實在沒處投奔,跑到汴梁城相國寺裡去拆字也有飯吃。」也稱為「相字」、「測字」。
|
活字印刷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雕版印刷術到了宋代,技術上已經相當成熟,官私書坊刻書極盛,但仍有其缺點,例如每個版面內容固定,印刷之後,無法移作其他印版,亦即,每印一書都必須重新刻版,費工費時稽延時效,對於出版書籍造成阻礙。所以,在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宋代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所謂活字印刷是指用特定的材料,將文字預先製成一個個的單字,印刷時將稿件所需的文字排拼成一塊版,然後在板上施墨刷印,印畢可將版面上的單字拆散按序存放,以供下次印書排版時使用。由於製作單字的材料可以是黏土、木頭或金屬,故活字印刷術又可分成泥活字、木活字、及金屬活字等三種印刷術。(一)泥活字印刷術 膠泥活字印刷術是畢昇於北宋仁宗慶曆年間(西元1041-10...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輯(2006)。以古通今-書的歷史= The History of Books。台北市:國家圖書館。吳哲夫(1984)。書的歷史。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錢存訓著,劉拓、汪劉次昕譯(1995)。造紙及印刷。臺北市:臺灣商務。謝灼華(1995)。中國圖書和圖書館史。臺北市:天肯文化。昌彼得著(1993)。中國圖書史略。臺北市:文史哲。陳力(1996)。中國圖書史。臺北市:文津。錢存訓著(2004)。中國紙和印刷文化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嚴文郁著(1992)。中國書籍簡史。臺北市:臺灣商務。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