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立屏東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身為日治時期實踐商業學校,創立於民國二十四年四月一日校址在屏東市勝利里。民國三十二年改為屏東市工業專科學校民國三十五年三月一日奉令改為屏東市立初級工業職業學校民國四十一年八月奉令改為屏東縣立初級工業職業學校民國四十三年秋新舍落成校址在屏東市建國路25號民國四十四年八月奉準辦理高級部民國四十五年八月奉令改為屏東縣立屏東工業職業學校民國五十年八月一日奉令改制校名為台灣省立屏東工業職業學校民國五十一年八月奉令附設實用技藝訓練中心(七十二年停辦)民國五十六年八月奉令附設高級工業職業補習學校民國五十九年八月奉令改校名為台灣省立屏...
百科辭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辭書。體例與百科全書相似,以蒐輯各類專科詞目為主,唯其解說簡短,又類似於一般語詞的辭典。
王鼎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始從事廣播劇、舞臺劇創作,並常在報紙專欄發表雜文及小說,寫作興趣廣泛。先後於中國文化學院、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世新新聞專科學校講授新聞報導寫作及廣播電視節目寫作等課程,亦為各種文藝營、寫作研習會上深受歡迎之講座。對創作風氣、欣賞水準影響深遠。曾擔任中國廣播公司編審組長、節目製作組長,中國電視公司編審組長,先後主編台北《掃蕩報》副刊,台北《公論報》副刊,《徵信新聞報》(今《中國時報》)副刊,《中國語文月刊》。亦曾為正中書局編審,及台北三大文藝基金會評...
國語實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概況本校校地16,348平方公尺,現今共有同心樓、同德樓、實踐樓、勤學樓四棟樓房。計普通教室64間,專科教室及辦公室共43間,運動場2處,活動中心1間。本校於民國35年5月3日成立之初,暫借福星國民學校教室上課,8月1日遷至現址(南海路58 號),當時有教室10間, 9個班級,學生300餘人。民國36年至45年間共興建木造教室9間,磚造教室2間,廁所3間,飯廳、浴室各1間。民國37年設置幼稚園於植物園內,興建木造教室2間,廁所1間,民國39年增建幼稚園磚造教室1 棟,木造接待室2間,廁所1間。民國46年小學部木造大樓年久...
排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球運動起源於美國。1895年2月9日,由美國麻省霍利奧克基督教青年會幹事威廉·摩根發明。 起初,人們分站在網球場球網的兩側,將籃球膽托來托去,參加人數、擊球次數不限。比賽中網高1.98米。這就是排球的雛形。1896年,在美國斯普林費爾德體育專科學校舉行了第一場公開比賽。初期,排球被稱為Mintonette(小網子之意)。1896年,霍爾斯泰德教授根據比賽特點,提議改為Volleyball(空中擊球),即現代國際通用名稱Volleyball(排球)。當時的正式用球圓周為25~27英寸(約63.5~68.8厘米),重量為9...
分流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途。我國現制的高級中等學校系統分高級中學、高級職業學校,高等教育系統分一般大學、師範校院、技術學院、專科學校,即是現代分流教育的最佳寫照。分流教育規劃的著眼點,在透過選擇的途徑使每一個人各依能力、興趣、性向接受其最適切之教育,一方面可使各個人各展其才、各有所用,另方面政府也可據之充分運用有限的教育資源。但教育分流的結果,造成教育遷就人力需求規劃、教育機會不平等、個人生涯發展及實際收入的不公、以及社會地位的分化,則是不爭的事實,而選擇制度的適切性更是爭議不休。其中,各人進入高級中等學校系統中的不同分流管道,因具關鍵地位,因...
中華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健康科技學院生物科技系食品科學系餐飲管理系健康科技研究所 校史響應政府獎勵私人興學,「私立中華工業專科學校」於民國56年5月奉准籌設,57年3月成立董事會,推選孫永慶先生為董事長,積極籌措財源,並敦請陳訓烜先生為首任校長,同年(57)7月奉教育部台(57)專字第17859號令准予立案。嗣即參加57年北區五專聯招,設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土木工程、建築工程等四科。66年2月陳校長奉准退休,同時敦聘王式智先生為繼任校長,大力革新校政,72年7月王校長二任屆滿,乃聘請孫永慶先生為第三任校長,勵精圖治、加強師資、改善教學、美化...
王天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直是高雄商界聞人。1953年,與王隆遜等人組「壽峰詩社」,並任首任會長。1969年,更接辦永達工業專科學校。1994年,以高齡92歲逝世。一生能詩、愛詩,才是他成為高市聞人的主要原因,自稱「愛詩如嗜雅片」,先後出版有《環翠樓吟草》、《環翠樓吟草續集》,平生作詩逾千首。另有《環翠樓文集》出版。他的詩題包羅萬象,有:旅遊觀光、生活記事、喜慶弔唁,賦閒有感、時事感思,擊缽吟詩和鐵窗幽囚等,已達「無事不能入詩」之境界。1920年9月,與漢文老師陳錫如及陳皆興等人發起創立高雄第一個詩社──旗津吟社。1953年端午節,復與王隆遜、...
張曼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價值觀3 著作4 評價 生平  張曼娟,一九六一年生。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畢業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五專報業行政科(今日的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博士。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小說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小說第一名。以小說出名。 最知名的小說是《海水正藍》一書。該書於1985年出版之後,讓「張曼娟」這三個字,從此在當代華文文學中成為閃亮的名字。介於大眾與嚴肅文學的「中間文學」,張曼娟絕對是領航的代表。此書在1990年被《中國時報》評為台灣40年來影響最大的10本書之...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央設立了國子寺,設寺祭酒轉管教育,又置博士、助學等充當老師。下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算學、書學等專科學校,大理寺同時設立了律學,教授法律。由於隋初學校系統發達,學生眾多,但人才鮮少,隋文帝下詔廢天下之學,只保留國子寺一所綜合式學校。國子學後改稱太學,而隋煬帝以後,國子寺改為國子監,並在地方設立庠、序等學校,教育規模逐步擴大。 唐 唐高祖建制以後,繼承了隋朝的教育制度,在國子監之外又設立弘文館、崇文館兩所貴族式學校。科舉考試制度也在這一時期得到完善,公元702年,武則天還創設武舉,以選拔武術人才。唐朝後期,韓愈提出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