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美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好巧妙。《元史.卷二○二.釋老傳.八思巴傳》:「有曰朵兒只列朵四,華言美妙金剛迴遮施食也。」
繡口錦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讚人文思巧妙,詞藻優美。參見「錦心繡口」條。明.陸采《明珠記》第一○齣:「俺小姐花容月貌,王解元繡口錦心,正是一對夫妻。」
還珠買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果鄭國人買了他的盒子,卻將珍珠退還。那楚人可說是擅於賣盒子,卻不擅於賣珍珠了!現在發表言論的人,都用巧妙的言辭;作君王的,只喜歡看這些美妙的言辭,卻忽略了這些言論是有功用的。墨子的學說,是傳授先王的道術,闡述聖人的言論,普遍告知世人。所以並不加以修飾,以免人們只喜愛他美妙的言辭,而忽略了其中的功用。」後來韓非子所謂的楚人賣珠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買櫝還珠」,用來比喻捨本逐末,取捨失當。
槓桿原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向的力與逆時鐘方方向的力矩大小相等。 發明槓桿原理的科學家1. 人們從遠古時代就會使用槓桿,並懂得巧妙運用槓桿。在埃及造金字塔時,人們在搬運石頭時,就會利用槓桿把很重的石頭往上橇。當時有些哲學家談到這個問題時,認為這是一種魔法。但經過阿基米德反覆的觀察、實驗和計算,阿基米德發現了槓桿原理。據說他也曾經說過這樣的豪言壯語:「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舉起地球。」(註1)2. 阿基米德(希臘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都是經由觀察得出科學推論的第一人。這是所有科學方法的基礎。開拓了流體靜力學,也研究力學,並發現力矩如何作用和槓桿原理。(...
烏托邦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非自己之公民。其目標則主要聚焦在批判和諷刺,他將烏托邦之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當時身處之社會的罪惡作巧妙的對比,並藉之譴責後者。(註2) 參考書目註1: 許育典,《人權、民主與法治:當人民遇到憲法》,台北:元照。註2: 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7%83%8F%E6%89%98%E9%82%A6%E4%B8%BB%E7%BE%A9 關鍵...
取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狡詐巧妙的手段,避免遭遇困難而達到目的。[例]學識必須耐心積累,取巧的方式只會造成一知半解。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用的巧妙,全在善於思考。《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也作「運用之妙,在於一心」。
反正撥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有關於日食、水災、大旱等自然現象。孔子作此書,開私人修史之先,但並不純為紀載史事,而是將個人褒貶巧妙地寄託於遺詞用字間,以切要的言論呈顯對政治及社會問題的看法。春秋時代,各國分立,攻伐與征戰從未停止,孔子藉《春秋》強烈表達他對周王室的尊奉,以及大一統的主張,所以春秋三傳之一的《公羊傳》中便有一段話:「君子曷為為《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意思是說:孔子作《春秋》,為的是扭轉亂世,使政治社會回歸於正道,就此來看,沒有比《春秋》更能切合義理的了。後來「撥亂反正」被用來指扭轉亂象,歸於正道。
匠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巧妙的心思。[例]匠心獨運
巧奪造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勝過天然。「造化之工」即為「天工」,所以後來「巧奪天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技藝巧妙。元朝趙孟頫〈贈放煙火者〉詩,有「人間巧藝奪天工,鍊藥燃燈清晝同。」句,也是形容製作煙火的技術高超精密,煙火雖是人工製作,但卻勝過天然,十分美麗巧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