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3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生殖蕃息。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大宇之下,生息理極。」《聊齋志異.卷五.蓮花公主》:「圃中蜂一房,三十餘年矣,生息頗繁。」
2.生活、生存。宋.李覯〈惜雞〉詩:「行行求飲食,欲以助生息。」
3.獲得利息。《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在臨賀置有田產莊宅,廣有生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原來我母親將銀子一齊都交給伯父帶到上海,存放在妥當錢莊裡生息去了。」
|
淹淹一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僅存微弱的一口氣。形容生命或事物已到了最後時刻。《儒林外史》第一回:「他母親淹淹一息,歸天去了。」也作「一息奄奄」、「奄奄一息」。
|
奔流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停地急速流動。如:「時間就像這條河流,奔流不息。」
|
利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透過存款、貸款或投資等途徑,由母金所生的子金。《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往一回,卻不便有八九倍利息,所以人人都拼死走這條路。」《紅樓夢》第五六回:「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兩銀子的利息。」
2.錢財。《水滸傳》第四三回:「但有孤單客人經過,聽得說了黑旋風三個字,便撇了行李奔走了去。以此得這些利息,實不敢害人。」
|
息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息怒氣。如:「他已經誠心地道歉了,你就息怒吧!」《三國演義》第五回:「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大人息怒!這是卑職不會說話,冒犯了大人。」
|
氣息奄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呼吸極其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比喻情況已到衰頹的地步。《文選.李密.陳情表》:「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歧路燈》第四七回:「到了次日早晨,慧娘已是氣息奄奄,十分不好。」
|
鼻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鼻中呼吸的氣息。宋.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詞:「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三國演義》第四五回:「看周瑜時,鼻息如雷。幹見帳內桌上,堆著一卷文書,乃起床偷視之,卻都是往來書信。」
2.比喻聲勢、氣勢。如:「仰人鼻息」。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二四:「鼻息干虹蜺,行人接怵惕。」清.趙翼〈感興和放翁韻〉:「少年鼻息薄星河,只覺將來歲月多。」
|
掩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放倒軍旗,停敲戰鼓,肅靜無嘩,不露行蹤。比喻事情中止,不再進行。《紅樓夢》第六二回:「秦顯家的聽了,轟去魂魄,垂頭喪氣,登時掩旗息鼓,捲包而去。」《孽海花》第二三回:「又歇了一兩天,就掩旗息鼓的回南奔喪去了。」也作「偃旗息鼓」。
|
年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按年計算的利息。如年息一分即年利率百分之十。
|
人亡政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為政在於得人則政行,不得其人則政廢。語本《禮記.中庸》:「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後用以指執政者不在其位,則他所制定的政策也隨著廢棄了。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