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唐三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高僧玄奘。精通佛教之經、律、論三藏,被尊稱為三藏法師。故民間以此來稱呼他。[例]《西遊記》是一本描寫唐三藏到西方取經的小說。
金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的護法力士。《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法師與猴行者不免進上寺門歇息。見門下左右金剛,精神猛烈,氣象生獰。」《初刻拍案驚奇》卷七:「壇中有一重菩薩,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剛圍著,聖賢比肩,環繞甚嚴。」
王昌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 評價人稱「詩家夫子王江寧」 著作其代表作非常之多,例如:芙蓉樓送辛漸、山行尋隱居不遇、還山貽湛法師、秋思、送喬林、奉酬睢陽路太守見貽之作、與蘇盧二員外期游丈八寺而蘇不至因有此作、過香積寺、秋日、詠青、送別、登城懷古、送鄔賁覲省江東、題上人房、採蓮曲、客舍秋霖呈席姨父、從軍行、見譴至伊水、寄歡州、塞上曲、塞下曲、閨怨、春宮曲、出塞、長信怨、芙蓉樓送辛漸、同從弟南齊翫月憶山陰崔少府、昌齡詩集,存詩有一百八十多首。其《出塞》一首「秦時明月漢時關」,明李攀龍曾推為唐詩壓卷之作資料來源:網路
童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痛,便常常求助於童乩,希望獲得神明指點。問神者在燒香說明來由後,便等候童乩「起童」。一位童乩都有一位法師搭配,在童乩靜靜等待神明附身時,法師便在一旁搖令旗、搖法鈴、唸咒語,祈求神明「降壇」,並且準備待會要永的毛筆、朱墨與金紙。過一陣子,原本低頭不語的童乩忽然躁動起來,時坐時起、口中唸唸有詞,走到神桌前頻拍桌面表示「叩壇」。童乩與法師就位後,問神者開始向童乩請示遭遇到的問題,一...
傳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揚宗教教義。[例]為渡化眾生,法師不辭辛勞到各地傳教。
鍾怡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004)《內斂的抒情:華文文學論評》(臺北:聯合文學,2008)傳記與陳大為合著《靈鷲山外山-心道法師傳》(臺北:遠流,2002) 評價作家余光中曾言:「鍾怡雯綺年麗質,為繆思寵愛之才女,但她的藝術並非純情的維美。他對於青春與愛情,著墨無多,更不論友誼。相反地,生老病死之中,她對後三項最多著墨,筆端的滄桑感逼人如暮色。」文學評論家李奭學曾稱鍾怡雯為「文界哪吒」。責任編輯語二甲109702135
遠近聞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名聲響亮,眾人皆知。《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繇此遠近聞名,都稱他做法師。」
水月鏡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譯筆簡潔暢達,為世所重。《遠什大乘要義問答》為鳩摩羅什與慧遠的問答錄,又稱《大乘大義章》、《鳩摩羅什法師大義》,書中闡明了大乘佛教的教義,並反覆論述有關法身的問題。佛家把地、水、火、風四種元素形成之物稱為「色」,非此四大元素所形成之物則稱為「非色」。凡色,至少具有色、香、味、觸四種感覺之一,例如水有色、味、觸,風則只有觸。若是非色之物,就像鏡中的影像,水中的月亮,看來好像有實體,其實觸摸不著,只是個幻象。後來「鏡花水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虛幻不實在。
亂墜天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天花亂墜」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佛教傳說,佛祖講經說法時,感動了六欲諸天神,紛紛撒下各色的香花,以表讚歎。在《心地觀經.卷一.序品偈》即有記載:「六欲諸天來供養,天華亂墜遍虛空。」另外,在宋朝張敦頤的《六朝事跡編類.卷上.樓臺門第四.雨花臺》及呂祖謙的《詩律武庫.卷一○.釋學門.講經天花墜》記載一個故事:在南北朝梁武帝時,有位雲光法師,道行高妙,講經感動了上天,各色香花紛紛落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天華亂墜」,用來形容說話動聽。後世多作「天花亂墜」,改「華」為「花」,也用來形容浮華不實的言詞。
斷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斷裂的弓弦或琴弦。南朝陳.徐陵〈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乃知斷弦可續,情去難留。或若火裡生花,可稱希有。」亦指斷絕的弦音、餘響。北周.庾信〈怨歌行〉:「為君能歌此曲,不覺心隨斷弦。」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