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973.86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唸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持誦咒語。如:「那法師唸咒之後,瞬間昏天暗地,天搖地動。」也作「念咒」。
境與心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明王白班足王,言:「願聽一日飯食沙門,頂禮三寶。」其班足王許之。一日時,普明王即依過去七佛法,請百法師,敷百高座,一日二時,講《般若波羅蜜》八千億偈竟,其第一法師為王即說偈,言:「……生老病死,輪轉無際。事與願違,憂悲為害。……」爾時,法師說此偈已,時普明王眷屬得法眼空,王自證得虛空等定,聞法悟解,還至天羅國班足王所眾中,即告九百九十九王,言:「就命時到,人人皆應誦過去七佛仁王,問《般若波羅蜜經》中偈句。」
有典有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法典規則可依循。唐.劉穆之〈洛州滎陽縣頭陀逸僧識法師上頌聖主中興得賢令盧公清德文〉:「無偏無黨,有典有則。」
攝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撫育、保護。《三國志.卷五七.吳書.陸瑁傳》:「瑁從父績早亡,二男一女,皆數歲以還,瑁迎攝養,至長乃別。」《大唐取經詩話下》:「祝付法師回程百萬,經涉艱難,善為攝養,保護玄文。」
情猨意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心猿意馬」。見「心猿意馬」條。01.唐.釋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九:「今願託慮禪門,澄心定水,制情猨(猿)之逸躁,縶意馬之奔馳,若不歛跡山中,不可成就。」 
自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估量、揣測。《西遊記》第一三回:「苦得個法師襯身無地,真個有萬分淒楚,已自分必死,莫可奈何。」《聊齋志異.卷二.嬰寧》:「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疾,自分化為異物。」
菩提道次第廣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宗喀巴撰,二十四卷。主要闡明三乘漸次修行的法門,分為下、中、上三士道,將佛教理論結合止觀修行。為西藏格魯派的根本典籍。另有簡本《菩提道次第略論》。廣論和略論都有漢文譯本,前者由法尊法師翻,後者則法勇法師譯。
墨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辭、書法或繪畫技巧巧妙。南朝梁.江淹〈別賦〉:「雖淵雲之墨妙,嚴樂之筆精。」唐.孟浩然〈還山貽湛法師〉詩:「墨妙稱古絕,詞華驚世人。」
法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法器。道教法師在作法時用來調請五營兵馬或驅煞除祟時使用。也稱為「法索」。
力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明王白班足王,言:「願聽一日飯食沙門,頂禮三寶。」其班足王許之。一日時,普明王即依過去七佛法,請百法師,敷百高座,一日二時,講《般若波羅蜜》八千億偈竟,其第一法師為王即說偈,言:「……生老病死,輪轉無際。事與願違,憂悲為害。……」爾時,法師說此偈已,時普明王眷屬得法眼空,王自證得虛空等定,聞法悟解,還至天羅國班足王所眾中,即告九百九十九王,言:「就命時到,人人皆應誦過去七佛仁王,問《般若波羅蜜經》中偈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