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掛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遊方僧侶投寺寄住。亦泛指借宿寄住。[例]證嚴法師在遊方期間曾於東淨寺掛搭。
天花墜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天花亂墜」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佛教傳說,佛祖講經說法時,感動了六欲諸天神,紛紛撒下各色的香花,以表讚歎。在《心地觀經.卷一.序品偈》即有記載:「六欲諸天來供養,天華亂墜遍虛空。」另外,在宋朝張敦頤的《六朝事跡編類.卷上.樓臺門第四.雨花臺》及呂祖謙的《詩律武庫.卷一○.釋學門.講經天花墜》記載一個故事:在南北朝梁武帝時,有位雲光法師,道行高妙,講經感動了上天,各色香花紛紛落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天華亂墜」,用來形容說話動聽。後世多作「天花亂墜」,改「華」為「花」,也用來形容浮華不實的言詞。
金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相傳是維摩詰的前身。參見「維摩詰」條。南朝梁.陸倕〈誌法師墓誌銘〉:「欲化毗城,金粟降靈。」
吳燈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心靈功課」。此外,著有童話集《歡樂綠森林》、《不睡覺的國王》等12本,少年小說《新爐主》、《證嚴法師》等11本,語文書《小小口才高手》等9本,親子書《親子溝通無障礙》等兩本,勵志書《看見生命》等3本,散文集《鏡心,心鏡》、《燃燈集》等2本。
還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回答人家的敬禮。《初刻拍案驚奇》卷七:「法師已咒過了,而今該貧道還禮。」《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見人朝他作揖,連忙探去眼鏡,還禮不迭。」
志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明王白班足王,言:「願聽一日飯食沙門,頂禮三寶。」其班足王許之。一日時,普明王即依過去七佛法,請百法師,敷百高座,一日二時,講《般若波羅蜜》八千億偈竟,其第一法師為王即說偈,言:「……生老病死,輪轉無際。事與願違,憂悲為害。……」爾時,法師說此偈已,時普明王眷屬得法眼空,王自證得虛空等定,聞法悟解,還至天羅國班足王所眾中,即告九百九十九王,言:「就命時到,人人皆應誦過去七佛仁王,問《般若波羅蜜經》中偈句。」
盧兆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集《縱浪去吧》、《迷人》、《山中曆日》;散文油畫集《心裡的光,亮著》;佛學小說《頑石點頭----道生法師》;愛美書《盛開的女人---造型十講》;油畫畫冊《野草花園》;長篇小說《十三暝的月最美》。 作品特色 盧兆琦創作文類包括詩、散文、小說與傳記。作品中常帶有禪思,並佐以自身畫作,文圖並茂。其詩作近於西方象徵詩派,文字經營上帶有多義、晦澀、用典等特色,。小說則有張派韻致,藉由書寫人物繁複心理轉折描摹人性幽微面,散文多記日常生活觀察與創作心得,傳達盧兆琦對藝術之執著。
百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唐朝百丈懷海禪師。福州長樂人。從西山慧照法師出家,後到江西向馬祖道一禪師參學,並在道一處得到證悟。道一圓寂後,初住石門,後住大雄山。大雄山岩巒高峻,有百丈山之稱,所以世人稱他為「百丈懷海」。懷海除繼承道一的禪法外,並將禪法運用於勞動中,實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規制,折衷大小乘戒律,首創禪院的清規。
豁然開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下子開通領悟了某種道理。《蓮社高賢傳.慧遠法師》:「初聞安師講《般若經》,豁然開悟,嘆曰:『九流異議,皆糠粃耳。』」也作「豁然大悟」。
柳公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78~865)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南)人。唐代書法家。元和進士,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工書法,骨力遒健,結構緊密,體勢勁媚,自成一家。與顏真卿齊名,並稱「顏柳」。傳世書跡有〈大達法師玄祕塔碑〉、〈神策軍紀聖德碑〉、〈金鋼經〉、〈蘭亭帖〉、〈寄藥帖〉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