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細絲。《說文解字.心部》:「緬,微絲也。」元.戴侗《六書故.卷三○.工事》:「緬,彌袞切,細不絕也。《說文》曰:『微絲也。』今之絡者,別其絲,最細者為緬,次曰大緬,凡緬以為緯。」
2.緬甸的簡稱。如:「中緬公路」。
遠。五代十國後蜀.毛熙震〈河滿子.寂寞芳菲暗度〉詞:「緬懷舊歡多少事,轉添春思,難平。」
紮。《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他先挽了挽袖子,把那佛青粗布衫子的衿子,往一旁一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將麻捻搓成線。《說文解字.部》:「緝,績也。」清.段玉裁.注:「凡麻枲……析其皮如絲而撚之,而𠟪之,而續之,而後為縷,是曰績,亦曰緝。」如:「緝麻」、「緝績」。宋.蘇軾〈次子由詩相慶〉詩:「六子晨耕簞瓢出,眾婦夜緝燈火共。」明.歸有光〈先妣事略〉:「入城,則緝纑,燈火熒熒,每至夜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刺有各種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如:「湘繡」、「蘇繡」。《史記.卷一一○.匈奴傳》:「繡十匹,錦三十匹。」
2.姓。如漢代有繡君實。
用彩色絲線在綢緞上刺上各種花紋。如:「刺繡」、「繡一個荷包。」唐.李白〈贈裴司馬〉詩:「翡翠黃金縷,繡成歌舞衣。」
1.刺有彩紋的。如:「繡帽」、「繡帳」。唐.陸龜蒙〈陌上桑〉詩:「鄰娃盡著繡襠襦,獨自提筐採蠶葉。」
2.華麗精美的。《南史.卷一二.后妃傳.論曰》:「花梁繡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織布機或編織物上的直線,稱為「經」。《說文解字.部》:「經,織從絲。」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經正而後緯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兩股以上的麻、絲、草或尼龍絲、金屬絲絞揉成的長條物。如:「麻繩」、「草繩」、「尼龍繩」。
2.繩墨,木匠用以取直的工具。《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3.規矩、準則。如:「準繩」。《淮南子.天文》:「其佐后土,執繩而制四方。」
4.姓。如明代有繩服。
1.約束、制裁。如:「繩之以法」。《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2.糾正。三國魏.嵇康〈釋私論〉:「今執必公之理,以繩不公之情。」
3.衡量。《禮記.樂記》:「省其文采,以繩德厚。」漢.鄭玄.注:「繩,猶度也。」唐.孔穎達.正義:「繩是量度之物,經云以繩德厚謂度量之以道德仁厚。」
4.繼承。《詩經.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裝於樂器以彈奏發聲的絲、線。同「弦」。唐.李商隱〈錦瑟〉詩:「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
2.弦樂器。同「弦」。三國魏.嵇康〈聲無哀樂論〉:「故哀思之情表於金石,安樂之象形於管絃也。」
3.音調、音律。唐.李頎〈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詩:「先拂商絃後角羽,四郊秋葉驚摵摵。」
4.比喻為妻子。參見「續絃」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織布機上,使經緯線交織的裝置。《說文解字.部》:「綜,機縷也。」唐.虞世南〈中婦織流黃〉詩:「綜新交縷澀,經脆斷絲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細小、輕微。如:「纖細」、「纖塵不染」。《文選.馬融.長笛賦》:「微風纖妙,若存若亡。」唐.王勃〈滕王閣序〉:「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2.柔美細長。如:「纖手」。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馥馥芳袖揮,泠泠纖指彈。」
3.節儉、吝嗇。《管子.五輔》:「纖嗇省用,以備饑饉。」《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周人既纖,而師史尤甚。」
精美細緻的絲織品。《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文選.班固.東都賦》:「恥纖靡而不服,賤奇麗而弗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絲縷編成的線,主要用來繫東西。唐.沈佺期〈七夕曝衣篇〉:「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繡。」
2.量詞。計算絲、線、髮、鬚等的單位。如:「三綹絲線」。元.秦𥳑夫《剪髮待賓》第二折:「兀那街市上一個婆婆,手裡拿著一綹兒頭髮,不知是賣的?不知是買的?」
輕拂。《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下巴頦兒底下,又沒甚麼,可儘著申三個指頭,在那裡綹鬍子似的不住手的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像青草、樹葉的顏色,可用藍色和黃色顏料混合而成。《說文解字.部》:「綠,帛青黃色也。」宋.楊萬里〈江水〉詩:「水色本正白,積深自成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