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使清淨、乾淨。同「潔」。如:「自絜」。《詩經.小雅.楚茨》:「絜爾牛羊,以往烝嘗。」《國語.越語上》:「絜其居,美其服。」
2.整飾、修飾。《文選.李康.運命論》:「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車徒。」
清明、清廉。《莊子.徐无鬼》:「其為人絜廉善士也。」《文選.張衡.東京賦》:「聘丘園之耿絜,旅束帛之戔戔。」
1.用繩子測量寬度。《集韻.入聲.屑韻》:「絜,約束知大小也。」《莊子.人間世》:「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
2.審度、比較。《文選.賈誼.過秦論》:「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捆綁箱篋的繩子。《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傳》:「帝與昭儀坐,使客子解篋緘。」唐.顏師古.注:「緘,束篋之繩也。」
2.書信。唐.白居易〈初與元九別後忽夢見之及寤而書適至兼寄桐花詩悵然感懷因以此寄〉詩:「開緘見手札,一紙十三行。」
3.量詞。計算信件的單位。唐.皮日休〈傷史拱山人〉詩:「一緘幽信自襄陽,上報先生去歲亡。」《三國演義》第二六回:「震出書一緘,遞與關公。」
1.捆綁、捆紮。《墨子.節葬下》:「穀木之棺,葛以緘之。」北周.庾信〈傷心賦〉:「藤緘軎櫝,櫱掩虞棺。」
2.閉。如:「三緘其口」。元.汪元亨〈朝天子.任薰蕕不分〉曲:「身重千金,舌緘三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結、結合、訂立。如:「締交」、「締約」、「締結」。
2.建立、建造。如:「締創」、「締造」。《西京雜記》卷六:「(劉)歆欲撰漢書,編錄漢事,未得締構而亡。」
3.約束、制止。如:「取締不法商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纏束、糾纏。如:「纏繞」、「縈繞」。《韓非子.內儲說下》:「晉平公觴客,少庶子進炙而髮繞之。」
2.圍著轉動。如:「繞場一周」、「繞圈子」。
3.圍、環。三國魏.曹丕〈芙蓉池作詩〉:「雙渠相溉灌,嘉木繞通川。」
4.不從正面通過,改由側面或其他方向通行。如:「此路不通,車輛請繞道。」
5.設圈套算計他人。參見「繞磨」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綿絮、粗綿。《說文解字.部》:「絡,絮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衣服脫線。如:「綻線」。《禮記.內則》:「衣裳綻裂,紉箴請補綴。」
2.破裂、裂開。如:「皮開肉綻」。唐.杜牧〈感懷〉詩:「茅茨覆宮殿,封章綻帷帳。」
3.花蕾吐放。如:「綻放」。唐.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詩一○首之五:「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
飽滿。如:「飽綻」。清.方薰〈山靜居畫論下〉:「鉤葉點心,須要精神圓綻,便有活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粗製棉。《說文解字.部》:「絮,敝綿也。」《漢書.卷四.文帝紀》:「其九十以上,又賜帛,人二疋,絮三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織布時用梭穿織的橫紗或編織物的橫線。《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南朝梁.劉孝威〈鄀縣遇見人織率爾寄婦詩〉:「經稀疑杼澀,緯斷恨絲輕。」
2.地理學上指假定跟赤道平行的線。以赤道為基準,南北各分九十度,以北稱為「北緯」,以南稱為「南緯」。
3.緯書的簡稱。《漢書.卷七五.李尋傳》:「五經六緯,尊術顯士。」《三國志.卷四二.蜀書.譙周傳》:「治尚書,兼通諸經及圖緯。」
4.樂器的弦。《楚辭.劉向.九歎.愍命》:「破伯牙之號鍾,挾人箏而彈緯。」
1.編織。《莊子.列禦寇》:「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八.莊子音義下》:「緯,織也。蕭,荻蒿也。織蕭以為畚而賣之。」
2.治理。如:「緯世經國」。《北史.卷八三.文苑傳.序》:「經邦緯俗,藏用於百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纏束。《說文解字.部》:「繃,束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白色的生絹。唐.杜牧〈杜秋娘〉詩:「寒衣一匹素,夜借鄰人機。」
2.事物的基本性質、根本。如:「因素」、「元素」、「色素」。《淮南子.俶真》:「是故虛無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3.用絹帛寫的書信。《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唐.元稹〈魚中素〉詩:「重疊魚中素,幽緘手自開。」
4.真情、真誠。通「愫」。宋.蘇軾〈徐州謝上表〉:「惟有樸忠之素,既久而猶堅,遠不忘君,未忍改常度。」
5.不包括蔥、蒜、韭的蔬菜食物。如:「禮佛吃素」。
1.樸質無華的、清淡的。如:「樸素」、「素妝」、「素流」。《淮南子.本經》:「其心愉而不偽,其事素而不飾。」漢.高誘.注:「素,樸也。」
2.白色的。如:「素絲」、「素車白馬」。《禮記.雜記上》:「素錦以為屋而行。」《文選.左思.雜詩》:「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
3.一向的。如:「素志」、「素行」。《三國志.卷六.魏書.袁紹傳》:「緣紹素意,乃素尚代紹位。」
1.空的、平白的。如:「尸位素餐」。
2.平日的。如:「平素」、「素不相識」。《三國志.卷一一.魏書.張範傳》:「士不素撫,兵不練習,難以成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