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姓。如戰國時趙國有鸞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負增強作用分為兩類:一類是逃脫行為。如:烈日下會走避到陰涼的地方;或脫掉一雙窄小難受的鞋子;或按期款,免受過期的處罰;或上課專心,以免放學後留校一小時。另一類是防患行為。如:法律明訂犯扎法後果而不觸犯;遵守交通號誌免於受罰;用功準備考試以防成績不好而受罰。類化作用與辨別作用類化作用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刺激情境類似,兩種刺激愈相似,愈易類化。幼兒學叫爸爸,若形貌愈像,愈會讓幼兒強認爸爸。所謂「愛屋及烏」,學生敬愛某位老師,因而對其擔任的課程也特別喜歡。另一類是運用舊經驗,「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繩」。又如:要求小孩到圖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堅韌、容易破碎的。《老子》第七六章:「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北周.庾信〈竹杖賦〉:「疏毛抵于矰,脆骨被于風霜。」
無濟於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濟於事」原作「無補於事」。北宋時,宰相王安石變法維新,以改革政治。在他實行的諸多新法中,有一項免役法,是以貧富為標準,將百姓分為五等,按等級向政府納「免役錢」,得以免服差役。而本來不用服役的,像是權貴階級、僅有獨子或女人的人家以及僧侶等,則須「助役錢」,政府即用此錢來募兵。當時的大臣劉摯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並針對這項免役法寫了一篇文章給皇上。他認為這樣的措施簡直跟斂財沒有兩樣,人民生活已經夠辛苦了,負擔也很重了,還要這種錢。他央請皇上多替人民著想,也多聽聽其他大臣的意見,因為近來常有官員因進諫遭到革職,他便問皇帝:「難道這些人的話真的一點幫助都沒有嗎?」原文的「無濟於事」可能就是「無濟...
涓滴歸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涓滴,水滴,比喻微小或極少的東西。涓滴歸公指即使是極少量的財物,也要上給公家。《清史稿.卷二○.文宗本紀》:「然必涓滴歸公,撙節動用,始得實濟。」形容秉公理財,不占公家便宜。《官場現形記》第三三回:「真正涓滴歸公,一絲一毫不敢亂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接納、納。《國語.吳語》:「昔楚靈王不君,其臣箴諫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蓋這房子,多是入官抄沒的數兒。」
明知故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林則徐〈會批義律稟〉:「因此次尚在收之際,是以從寬驅逐;如將來再有他夷明知故犯,定照新例嚴辦,不能再邀寬貸也。」
按步就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按部就班」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陸機〈文賦〉(據《文選.卷一七.賦.論文》引)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遊萬仞。其致也,情曈曨而彌鮮,物昭晢而互進。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於是沈辭怫悅,若遊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浮藻聯翩,若翰鳥纓,而墜曾雲之峻。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1>。抱暑者咸叩,懷響者畢彈。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本隱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籠天地於形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納。如:「完糧」、「完稅」。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八.農事.開墾上》:「收熟之時,照所佃糧額,竟赴管屯衙門,當官完納。」《官場現形記》第四○回:「這一季的錢糧,已完到六七成了。」
反脣相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林則徐〈瀝陳民間煙土煙具仍宜收片〉:「且風聞外夷於呈之後,知內地民人煙可不,不無反脣相稽者,於國體尤有關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