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旦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天。《孟子.告子上》:「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為美乎?」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姪〉:「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
如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今、現在。《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如今趁我來家,須要請個先生來教訓他們纔好。」《紅樓夢》第八○回:「這丫頭伏侍了你這幾年,那一點不周到不盡心。他豈肯如今作這沒良心的事!」
傅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奇之處,但仍有參考的地方。計有:(1)聆聽;(2)說真話;(3)閱讀;(4)書寫;(5)坦率;(6)良心檢查等六項。 結語以上簡要說明傅科規訓權力的概念和自我的技藝,在當前教育活動可應用之處。從潛在課程來理解規訓權力可幫助我們理解到教育活動的隱為之處。而自我的技藝不只是一種生存美學,也是一種道德的修為方式。 資料來源林逢祺、洪仁進等(2008)。教師哲學:哲學中的教師圖像。台北,五南。
沒心沒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沒良心。如:「你這沒心沒肺的東西,枉我真心待你。」
好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利益、恩惠。[例]無論給他多少好處,他都不會答應去做違背良心的事情。
涂爾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之中,有多種不同的環境,就有多種不同的教育。教育可能因階級而有不同,也可能因地域而有不同。在道德良心上,教育不該如此,不該取決於出身,職業的分化亦會產生不同的教育。當孩童到了某個年齡,要為其所需履行的功能從事準備時,教育便不再人人相同。「想要找到絕對同質而均等的教育,只有回到史前社會,因其結構尚未分化。」但不論教育如何分化,仍有其共同的基礎。每一群人,都有某些觀念、情感、實踐,得一視同仁地教給所有不同社會屬性的兒童。(3)教育即引導人走向道德及社會生活。 教育的功能(1) 教導兒童整個社會認為所屬成員不可或缺的某些生...
招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認罪狀。[例]嫌犯在良心的譴責下,終於坦白招供了。
狗咬呂洞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不識好人心。呂洞賓,傳說中八仙之一,有一次以包子餵狗,卻反被狗咬。比喻不識好壞,不分好歹的意思。《紅樓夢》第二五回:「彩霞咬著嘴脣,向賈環頭上戳了一指頭,說道:『沒良心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罪惡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在實際行為上或想像中,因有違家庭、宗教或社會規範,引發內心譴責而感到愧疚難安的一種主觀意識經驗。
出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努力向上的趨勢。《老殘遊記二編》第四回:「把我們的待你好意,都摔到東洋大海裡去,真沒良心!真沒出息!」《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從來說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能夠好名這人總算還有出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