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魂牽夢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樓閣上,調弄著古箏,悠悠的聲音訴說這春天的情緒。我想念著你,掛記著你,整晚為你魂牽夢縈,綠色的輕紗,香暖了繡雲的屏風,又如何能忍受酒醒之後的情境?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日思夜夢、神魂顛倒 相反詞大夢初醒、恍然大悟 5.例句熱戀中的情侶,心總是魂牽夢縈著彼此。
買櫝還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有一天楚王對田鳩說:「墨子之學是當代非常著名的學說,它的內容很好,但文詞卻多不美妙,是什麼原因呢?」田鳩就說了兩個故事,其一是:「有一個楚國人到鄭國賣珍珠,他用木蘭木作了一個裝珍珠的盒子,用香木得香香的,盒子外面用翡翠和玫瑰來裝飾。結果鄭國人買了他的盒子,卻將珍珠退還。那楚人可說是擅於賣盒子,卻不擅於賣珍珠了!現在發表言論的人,都用巧妙的言辭;作君王的,只喜歡看這些美妙的言辭,卻忽略了這些言論是有功用的。墨子的學說,是傳授先王的道術,闡述聖人的言論,普遍告知世人。所以並不加以修飾,以免人們只喜愛他美妙的言辭,而忽略了其中的功用。」後來韓非子所謂的楚人賣珠這個故事,...
庸人自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七條引作「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故事唐朝時有位陸象先,其父親為武則天的宰相,由於自小受到家庭的陶,因此在青年期其做人做事就很有器度。在唐玄宗時期,先外放做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劍南道按察使。任職期間,他的司馬(負責長官軍事)韋抱貞向他說:「望明公稍行杖罰以立威名,不然,恐怕下面的人怠惰沒有畏懼。」陸象先說:「你的話作為當證人的理論是可以的,但何必要用嚴刑來樹立威風,損人利己呢?這樣做恐怕不是仁慈的人應該做的事。」在蒲州刺史任內,曾經有個小官犯了錯,他訓斥了幾句就讓他離開,一旁的書記官說:「他這個樣子應該受到杖打的刑...
潛移默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 yí釋義︰猶「潛移默化」。見「潛移默化」條。 01.明.呂新吾《呂語集粹.卷四.治道》:「但盡陶之功,不計俄頃之效,然後民知善之當為,惡之可恥,默化潛移,而服從乎聖人。」 02.《福惠全書.卷四.蒞任部.待紳士》:「而賢者聞風知勸,益加自愛,不肖者返衷自愧,亦爭事《詩》、《書》。其于風教,默化潛移,正自不小。」
車水馬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貴為一國的皇后,身上穿的是粗帛雜絲做成的裙子,所吃的東西不求美味的食物,身邊的人,也都沒有佩戴一些香的飾品。之前我回娘家,看到去我外家拜見請安的人往來不絕,如車水馬龍般。當時努力的抑制自己,不責備也不生氣,但是從此以後,就不再給外家親戚們生活上的補助,希望他們能因此醒悟改過。」後來「車水馬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車馬往來不絕,繁華熱鬧的景象。
不言而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孟子.盡心上》記載,孟子認為君子的自然本性,無論是處於富貴或是窮困之中,都不會改變。因為仁、義、禮、智這些內在的道德早就深植於心,自然流露,而使他面色潤澤,背部充盈,這仁、義、禮、智之道當然也施行到手足四肢,由於這仁、義、禮、智之道充沛流行於人的手足四肢,因此人們的動靜行止無不中節合宜,因此即使不加說明,旁人也能了解並感受到他的君子風範與所受到的陶。後來「不言而喻」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事態明顯,不待說明即可曉悟。
眾矢之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準。雖未嘗激揚標榜,列『君宗』、『顧』、『俊』之目,而負物望者引以為重,獵時譽者資以梯榮,附麗游揚,蕕猥雜,豈講學初心實然哉。語曰『為善無近名』,士君子亦可以知所處矣。」 〔注解〕 (1) 尤:怨恨、責怪。 (2) 的:音ㄉ|ˋ,箭靶的中心。 (3) 東林:指在東林書院講學顧憲成等人。東林書院,宋楊時建於江蘇無錫。明萬曆年間,由顧憲成等人重修,並在其中講學。顧憲成(西元1550∼1612),字叔時,明常州府無錫人,人稱涇陽先生。
有教無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指施教的對象,沒有貴賤貧富的分別。《隋書.卷四二.李德林傳》:「有教無類,童子羞於霸功,見德思齊,狂夫成於聖業。」《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安老爺是有教無類的,竟陶得他另變了個氣味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閉。如:「三緘其口」。元.汪元亨〈朝天子.任蕕不分〉曲:「身重千金,舌緘三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耗盡、毀壞。《漢書.卷七二.龔勝傳》:「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