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4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思想、內在思維。如:「意識」。《南史.卷四.齊武帝本紀》:「我識滅後,身上著夏衣、畫天衣。」
徘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來回走動。《聊齋志異.卷二.嬰寧》:「坐臥徘徊,自朝至於日昃,盈盈望斷,並忘飢渴。」《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望見那晚煙漸散,水光裡月色漸明,徘徊了一會兒,復身上船來安歇。」也作「裴回」。
和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溫暖祥和的樣子。[例]冬日和煦的陽光照在身上,感覺真舒服。
惱羞成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太歲去,合他結起仇來?」安老爺道:「他父親合那人,是個親臨上司,屬員怎生敢去合他結仇?就為了這姑娘身上的事。」說著又寫了兩句,指道:「便是這等一個情節。無奈他父親又是個明道理、尚氣節的人,不同那趨炎附勢1>的世俗庸流2>。見他那上司平日如此如此,更兼他那位賢郎3>又是如此如此,任他那上司的百般牢籠4>,這事他絕不吐口5>應許。那一個老羞成怒,就假公濟私6>,把他參革,拿問在監,因此一口暗氣而亡。那姑娘既痛他父親的含冤,更痛那冤由自己而起,這便是他誓死報仇的根子。」 〔注解〕 (1) 趨炎附勢:比喻依附權勢。見「趨炎附勢」。 (2) 庸流:平庸無能的人。 (3) 賢郎:對他人兒子的敬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身上有甲殼的水產動物。《淮南子.墬形》:「介鱗者,夏食而冬蟄。」漢.高誘.注:「介,甲。龜鱉之屬也。」
每下愈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戰國時代宋國蒙人,生卒年不詳。其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逍遙自得,與老子並為道家思想的宗師,著有《莊子》。有一次,東郭子問莊子:「所謂的『道』,究竟在什麼地方?」莊子說:「無所不在。」東郭子說:「請你舉出具體的例子,清楚指明。」莊子說:「在螻蟻身上。」東郭子說:「高妙的『道』,為什麼會在這樣卑下的地方呢?」接著莊子又舉了愈來愈卑下的例子,如:稊稗、磚瓦、屎溺。東郭子聽到後來,便不作聲了。莊子於是就說:「你所問的問題,就跟以前有個名叫獲的市場主管問市場管理員用腳踩豬的問題一樣。市場管理員要判斷豬隻的肥瘦,必須用腳踩著豬的小腿部分去試,因為這小腿部分最不易長肉,如果這部分的肉愈多,就可以知道豬隻...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老殘遊記》第一回:「面上有北風吹著,身上有浪花濺著,又濕又寒,又飢又怕。看這船上的人都有民不聊生的氣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眼睛。《西遊記》第三八回:「那行者睜睛看處,真個的背在身上。」
鶉衣百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鶉衣百結」係由「鶉衣」及「百結」二語組合而成。 「鶉衣」是出自《荀子.大略》。根據記載,孔子的弟子子夏富有文才,孔子死後,他到西河講學,魏文侯相當敬重他,尊他為師。雖然如此,他仍然甘於清苦的生活,衣服像鶉鳥短禿的尾巴一樣,破舊不堪。 「百結」則是出自晉.王隱《晉書》。根據記載,西晉初年時,有一個叫董京的人,常披頭散髮,放蕩不羈。每當他到洛陽街上行乞,便撿拾碎布結成衣服穿在身上,號稱「百結」,別人要給他好衣服他都不肯接受。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鶉衣百結」,用來形容衣服破爛不堪。
得心應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這其中的技術,都是經驗的累積,無法用言語文字說得很明白。我無法傳授給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無法從我身上領會。古人的經驗和智慧也是如此,不可能完全藉著書本傳授給後人。大王,您所讀的,不過是古人的糟粕而已啊!」後來「得心應手」這句成語就從工匠輪扁所說的「得之於手而應於心」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技藝熟練,運用自如,或用來比喻做事順利。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