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品嘗、玩味。《南史.卷八.梁元帝本紀下》:「伏惟陛下咀痛茹哀,嬰憤忍。」唐.韓愈〈進學解〉:「沉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
渾渾噩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的虞、夏書給人深厚廣大的感覺;商書給人廣博浩大的感覺;周書給人嚴肅正直的感覺;但周以後的秦書就給人烈的感覺。這都是因為當時的政治民情,影響到文風。上古民情純樸天真,政治清明,與秦時的苛政完全不同,所以產生文章當然也就迥異。「渾渾」、「噩噩」本來是形容深厚廣大,嚴肅正直的意思。後來「渾渾噩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在形容人渾樸無知的樣子;也用來形容人糊裡糊塗,茫無目的的樣子。
請君入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武后命吏來俊臣審問周興,來俊臣遂因與周興對食之際,假意向周興請教刑求之道,周提出「請君入甕,再以炭火烤之」的方法。後來俊臣遂以此法懲治周興。見《新唐書.卷二○九.吏傳.來俊臣傳》。後喻以其人之法,還治其人之身。《聊齋志異.卷十.席方平》:「即燒東壁之床,請君入甕。」也作「請公入甕」、「請兄入甕」。
津津有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毛以遂〈曲律跋〉(據明.王驥德《曲律》引)余不諳詞法而好詞致,猶憶弱冠之年,侍先君子山陰署中,獲同王伯良先生研席。先生於譚(藝)1>之暇,每及詞曲,津津乎有味其言之。余間舉古傳奇若雜劇中瑕瑜處相質,先生輒頤解首肯,謂可與言曲。先生於此道故本夙悟,加以精探逖攬,自宮調以至韻之平庂,聲之陰陽,窮其元始,究厥指歸,靡不析入三昧。 〔注解〕 (1) 譚:談論藝術。譚,同「談」。,本為「執」之異體,疑當作「藝」。
不寒而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寒而慄」之「慄」,典源作「栗」。「栗」通「慄」。雖不寒冷仍發抖。形容內心恐懼極至。語本《史記.卷一二二.吏列傳.義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刮平。《北史.卷二一.燕鳳等傳.論曰》:「將器盈必概,陰害貽禍,何斯人而遭斯乎?」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是戰國時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時代,百姓飽受戰火之苦,個人的生命在戰爭中就像螻蟻般的脆弱,朝不保夕。莊子自覺無法改變現實環境的殘無情,轉而思考個人如何在動盪的世間安身立命。他用了許多天馬行空,富於想像力的寓言,生動貼切的表達了他的中心思想。在〈秋水〉中,莊子生動地描述了河伯和北海的對話。秋天的時候,黃河河水高漲,河面寬廣到甚至無法從這岸分辨對岸的牛馬。河伯對此沾沾自喜,以為天下沒有比黃河更壯觀的景象了。但當河伯順流東下,來到了北海,看到了一片沒有邊際的汪洋,比起自己居住的黃河不知大上了多少倍時,就對自己之前的無知和自傲感到慚愧不已。北海便對河伯說道:「沒有辦法跟住在井底的青蛙談論海洋之大,...
一意孤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謝絕一切請託,按照己意獨立處理公事。語本《史記.卷一二二.吏傳.趙禹傳》:「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有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後多用作貶義詞,指某人不接受勸告,固執己見,獨斷獨行。清.袁枚《隋園詩話》卷三:「蓋一意孤行之士,細行不矜,孔子所謂『觀過知仁』,正此類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長久的。唐.杜甫〈病後過王倚飲贈歌〉:「見凍餒不足恥,多病沉年苦無健。」
息事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章帝(西元56∼88),名烜,明帝第五子,素好儒術,建初四年(西元79)召諸儒在白虎觀講論五經異同,令班固等據以作成《白虎通義》;又詔曹褒定漢禮一百五十篇。政事按光武、明帝遺規,安定社會,發展生產。史家將他與明帝媲美,兩朝合稱「明章之治」。章帝為人寬厚,一改明帝苛察,禁用鉆鑿之類的刑。章帝曾下詔,命令所有的官員,如果人民不是犯了死罪,就不需要查驗其罪,如果是官吏之間互相告發,一律不得受理,為政以不得生事擾民為重點。後來「息事寧人」演變為成語,用來指平息紛爭,以使彼此相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