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6.86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造極登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造詣高深精絕,或泛指到達極點。《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不然,只看世上那班分明造極登峰的,也會變生不測,任是爭強好勝的,偏用違所長。」也作「登峰造極」。
資源回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資源回收(resource recovery)1.1 資源回收的種類(註1)1.2 關鍵字1.3 參考書目 資源回收(resource recovery)1. 資源回收不是甚麼高深學溫,要身體力行才是最重要的。據環保署統計,2001年台灣地區家戶垃圾清運量為784公噸,相當於每人每天製造0.967公斤的垃圾,垃圾並也每年5%的量在成長,垃圾如果沒有妥善處理,將會影響衛生,危害我們的生活環境。(註1)2. 資源的回收與再利用與節制資源利用是一體兩面。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垃圾,有些應當回收再加以利用,如寶特瓶、紙張等,...
明珠生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老蚌生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時,一個名叫韋端的大將軍,有兩個兒子,長子叫元將,次子叫仲將,兩人都非常地優秀。當時在文壇上享富盛名的孔融,與韋端一家有深厚的世交關係。有一次,孔融寫給韋端一封信,信中提到:「前幾天元將來訪,我看他學問高深,才華洋溢,氣度恢宏,將來必定是個能創立大事業的人才。昨天仲將又來訪,我看他資質聰敏,性情敦厚,將來也一定能繼承家業,光耀門楣。沒想到這麼一對寶貴的珍珠,竟然會是出自你這個老蚌的身上,實在是太珍貴了!」因為當時韋端的年紀已大,所以孔融就用老蚌來比喻他,又用珍珠來比喻兩個優秀的兒子。「老蚌生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書言故事.子孫類》:「言...
吳淡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淡如流雲》 希代書版《希望》 正中書局 評價蔡康永:吳淡如成為暢銷作家的原因,我認為是因為她從不裝高深。很多作家寫到後來,覺得自己要「耍兩下」,結果變得離讀者愈來愈遙遠。但她很少為了要表現她的聰明,向讀者「扮高深」,總是以簡明的方式表明她的作品,這是很難得的事。皇冠雜誌◎吳娟瑜:我喜歡吳淡如的《昨日歷歷,晴天悠悠》,因為這本書屬於自我探索的部分,她跟讀者分享內心世界的起伏迭變,也分享在各種生命探險裏的真實故事。我認為吳淡如會成為暢銷作家有三個原因...
入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達到非常高深精細的地步。《晉書.卷七二.葛洪傳》:「著述篇章富於班馬,又精辯玄賾,析理入微。」唐.顧況〈擬古詩〉三首之二:「所貴法乾健,于道悟入微。」
門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弟子子貢把孔子高深的學問比做高高的宮牆,能得其門而入的人很少。語本《論語.子張》:「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寡矣。」後比喻師門。《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南京來的莊年兄,皇上頗有大用之意,老先生何不邀他來學生這裡走走?我欲收之門牆,以為桃李。」
宏儒碩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學問高深的人。[例]他學識淵博,博通古今,堪稱宏儒碩學。
中等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義而言,指所有介於初等與高等之間的教育,包括過去的初級中學、師範學校,現在的高級中學和各類職業學校等。狹義則專指在小學教育基礎上,實施普通文化陶冶,奠定研究高深學術基礎的教育。
悚若木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身就跑。」後來,這隻雞果然百戰百勝。莊子的這則故事裡,其實是以那隻看似「木雞」的鬥雞來比喻人學養高深,態度穩重,從而故有「木雞養到」之語。但後人又取「木雞」不動的停滯模樣形容失神的樣子,後來「呆若木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愚笨或受驚嚇而發愣的樣子。
蠢若木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身就跑。」後來,這隻雞果然百戰百勝。莊子的這則故事裡,其實是以那隻看似「木雞」的鬥雞來比喻人學養高深,態度穩重,從而故有「木雞養到」之語。但後人又取「木雞」不動的停滯模樣形容失神的樣子,後來「呆若木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愚笨或受驚嚇而發愣的樣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