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12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龜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個性彆扭,不乾不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物名。爬行綱龜目龜科。身體橢圓而扁,腹、背皆有硬殼。頭似蛇,四肢短,頭、尾和腳都可縮入甲殼內。行動遲緩,性耐飢渴,壽命長達百年之上。其肉可食,殼可入藥。古時常灼龜甲以占卜,故稱為「靈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細密。《孟子.梁惠王上》:「數罟不入洿池,魚不可勝食也。」
孜孜不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裡。我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輦,順著山間荒涼的小徑砍樹作成路標。和益一起送上生鮮的魚鳥獸給人民。我疏通九大河川,讓洪水順利流入四海;挖通溝渠,引導水流入河川。和稷一起教人民播種穀物,並分送生鮮的食物給人民,使人民交易物資,互通有無。於是每個人民都安定下來,天下也太平了。」皋陶聽了就說:「唷!你說的好,我會向你學習,照著做。」在原文中,「孜孜」是勤勉不懈的意思,「不懈」就含有「不倦」的意味,所以「孜孜不倦」這一完整詞形,到《三國志.卷四一.蜀書.霍王向張楊費傳.向朗》中首次出現。另外《書經.君陳》內容記載周公死後,周成王周公子君陳去治理王城東郊的成周,勉勵他遵循周公教化人民的方...
中流砥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 (2) 濟:過河、渡河。 (3) 黿:音ㄩㄢˊ,動物名。似而大,背甲近圓形,散生小疣,暗綠色,腹面白色,前肢外緣和蹼均呈白色,生活於河中。 (4) 驂:音ㄘㄢ,古代在車旁駕車的兩匹馬。 (5) 挈:音ㄑ|ㄝˋ,提、舉。〔參考資料〕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當水者,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食指大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楚人獻大給鄭靈公,此時鄭國大夫子家與子公將入朝覲見,子公忽然食指動,遂告訴子家說:「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典出《左傳.宣公四年》。後用以指將有美味的東西可以吃,或面對美食而食慾大開。如:「面對各種佳餚,令人不覺食指大動。」
含沙射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靈帝年號,因此也有可能光武帝為靈帝之誤。 (3) 蜮:音ㄩˋ。傳說中一種會害人的水中毒蟲,形狀似,有三隻腳,有翅膀,能飛,看到人就用口中所含的沙粒加以襲擊,被射中的人會生病。蜮有許多別名,如「短狐」、「射工」、「射影」、「祝影蟲」、「拘槍」、「水狐」或「水弩」等。 (4) 筋急:抽筋。 (5) 劇者:病情較嚴重的人。〔參考資料〕 ■《抱朴子.內篇.登涉》又有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其實水蟲也。狀如鳴蜩,狀似三合盃,有翼能飛,無目而利耳,口中有橫物,角弩。如聞人聲,緣口中物如角弩,以氣為矢,則因水而射人,中人身者,即發瘡,中影者亦病,而不即發瘡。■晉.張華《博物志.卷三.異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雨下很大的樣子。《禮記.曲禮上》:「水潦降,不獻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身上有甲殼的水產動物。《淮南子.墬形》:「介鱗者,夏食而冬蟄。」漢.高誘.注:「介,甲。龜之屬也。」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埳井之蛙注音︰ㄎㄢˇ ㄐ|ㄥˇ ㄓ ㄨㄚ漢語拼音︰kǎn jǐng zhī wā釋義︰即「井底之蛙」。見「井底之蛙」條。 01.《莊子.秋水》:「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謂東海之曰:『吾樂與!……』」 參考詞語︰井蛙之見注音︰ㄐ|ㄥˇ ㄨㄚ ㄓ ㄐ|ㄢˋ漢語拼音︰jǐng wā zhī jiàn釋義︰如井底之蛙的見解,比喻見解淺薄。見「井底之蛙」條。 01.《弘明集.卷二.南朝宋.宗炳.明佛論》:「夫一局之奕,形筭之淺,而奕秋之心,何嘗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見,妄抑大猷。至獨陷神於天 之下,不以甚乎?」 02.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五.雜劇院本》:「予觀北劇,儘有高出其...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