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逌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笑的樣子。《文選.班固.答賓戲》:「主人逌爾而笑,曰:『若賓之言,所謂見世利之華,闇道德之實。』」
八九分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修養接近完美的人。《里語徵實.卷中下》:「八九分:邵康節見司馬溫公忠、厚、友、悌、恭、儉、正、直曰:『若此人者腳踏實地八九分人也。』」
明義理,切世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學家所強調的文學作品要闡明儒家的義理道德,發揮宣揚儒教的社會作用的文學主張。宋.真德秀〈文章正宗綱目〉:「夫士之于學,所以窮理而致用也。文雖學之一事,要亦不外乎此。故今所輯,以明義理,切世用為主。」
順德者吉,逆天者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從道德則行事吉利,違背天意則必遭凶禍。元.楊梓《豫讓吞炭》第四折:「你道順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義忘恩,有始無終。」
盛衰榮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盛、衰微、榮耀、恥辱,比喻人世間的各種變遷。明.方孝孺〈文會疏〉:「雖盛衰榮辱,所遇難齊,而道德文章,俱垂不朽。」
背邪向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改邪歸正」。見「改邪歸正」條。01.《北堂書鈔.卷五三.設官部.諸卿揔》引應劭《漢官》:「卿,彰也,明也。言當背邪向正,彰有道德。」(源) 
坐井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心,不假外求的本性就是德。仁和義的標準是不變的,道和德的解說則會因角度不同而有所差異。就如老子也講道德,但他所說的道德是拋棄仁和義的,這只是種個人的說法,不能像儒家的道德,能成為天下的公論。至於老子會對仁義有所輕視,倒也不是老子故意要去毀謗,那是因為老子像坐在井底,所看到的天自然就小了。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坐井觀天」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眼界狹小,見識不廣。
樂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荀子篇名。論述音樂和人生的關係,以為音樂能提高道德修養,有教化人心和移風易俗的作用。
純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純粹至誠的仁德。《文選.王襃.四子講德論》:「今聖主冠道德,履純仁,被六藝,佩禮文。」《紅樓夢》第一六回:「於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贊當今至孝純仁,體天格物。」
知今博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博古通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見識廣大的意思,一個人如果對於古今之事都能通曉,學問自然十分淵博。《孔子家語.卷三.觀周》中記載著孔子曾對弟子南宮敬叔稱讚老子,說老子的學問淵博,通曉古今,又明白禮樂的源流演變,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便要弟子駕車,前往拜訪老子,向他請教禮樂之事。後來「博古通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學問淵博,通曉古今。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