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98.1956 ms
共 10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拔葵啖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偷拔葵菜,偷吃棗子。比喻小偷小盜。唐.獨孤及〈故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呂諲諡議〉:「闔境無拔葵啖棗之盜,而楚人到於今猶歌詠之。」
|
夢裡南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事,遂流涕請還。王顧左右以送生,生再拜而去,復見前二紫衣使者從焉。至大戶外,見所乘車甚劣,左右親使御僕,遂無一人,心甚歎異。生上車,行可數里,復出大城。宛是昔年東來之途,山川原野,依然如舊。所送二使者,甚無威勢,生逾怏怏。生問使者曰:「廣陵郡22>何時可到?」二使謳歌自若,久乃答曰:「少頃即至。」俄出一穴,見本里閭巷,不改往日,潸然自悲,不覺流涕。二使者引生下車,入其門,升自階,己身臥於堂東廡之下。生甚驚畏,不敢前近。二使因大呼生之姓名數聲,生遂發寤如初。見家之僮僕擁篲23>於庭,二客濯足於榻,斜日未隱於西垣,餘樽24>尚湛於東牖。夢中倏忽25>,若度一世矣。生感念嗟歎,遂呼二客而語之,驚駭...
|
禍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得孟達最後投奔魏國,他因此受到劉備的責怪;此外,諸葛亮也擔心他剛猛的個性,將來在改換政權後會很難制御,勸先主除之,終於導致劉備把他賜死。彭羕,劉備認為他足以和孔明、孝直等人並駕齊驅,但諸葛亮卻認為彭羕心大志廣,無法保國衛民,後來劉備就把他派離了京師,給予一個太守的職位;他對於這樣的遭遇感到不平,說了一句讓人引起誤會的話,就被關到獄中,最後被誅殺。廖立,諸葛亮將他與龐統相提並論,譽為楚之良才,可以輔助興盛國家大業;但在劉備死後,他卻分析形勢,批評當年劉備的不取漢中政策,也批評了關羽,另外又直言評點了幾個當朝的人物,於是諸葛亮把他廢為平民,流放到汶山。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佐劉禪的李嚴,在諸葛亮伐魏...
|
疲於應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疲於奔命」之典源,提供參考。 ◎1《左傳.成公七年》楚圍宋之役,師還,子重請取於申、呂以為賞田,王許之。申公巫臣曰:「不可。此申、呂所以邑也,是以為賦,以御北方。若取之,是無申、呂也,晉、鄭必至于漢。」王乃止。子重是以怨巫臣。子反欲取夏姬,巫臣止之,遂取以行,子反亦怨之。及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殺巫臣之族子閻、子蕩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子重取子閻之室,使沈尹與王子罷分子蕩之室,子反取黑要與清尹之室。巫臣1>自晉遺2>二子書,曰:「爾以讒慝貪惏3>事君,而多殺不辜4>,余必使爾罷5>於奔命以死。」巫臣請使於吳,晉侯許之。吳子壽夢說之。乃通吳于晉,以兩之一卒適吳,舍偏兩之一...
|
一趨一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停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秦青唱起悲歌,歌聲振動林木,音響使行雲駐足傾聽。典出《列子.湯問》。比喻歌聲之高亢優美。明.夏完淳〈端午賦〉:「吳姬抗腕而御橈,越女停雲而振響。」
|
天花墜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天花亂墜」之典源,提供參考。 #《心地觀經.卷一.序品偈》1>今者三界大導師,座上跏趺入三昧,獨處凝然空寂舍,身心不動如須彌。世間一切梵天魔,莫能警覺如來定,此界他方凡聖眾,悉知調御住於禪。廣設無邊微妙供,奉獻能仁最勝德,六欲諸天2>來供養,天華亂墜遍虛空。十善報應無價香,變化香雲百寶色,遍覆人天無量眾,雨雜妙寶獻如來。香氣氳三寶前,百千妓樂臨空界,不鼓自鳴成妙曲,供養人中兩足尊。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張敦頤《六朝事跡編類.卷上.樓臺門第四.雨花臺》、宋.呂祖謙《詩律武庫.卷一○.釋學門.講經天花墜》。
(2) 六欲諸天:佛家指掌理凡夫六種情欲的六位天神。六欲,包括...
|
指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套在手指上的環形飾物。《太平御覽.卷七一八.服用部.指環》:「拾遺錄曰:『吳王潘夫人以火齊指環掛石榴枝上。』」也稱為「戒指」、「約指」。
|
放達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 詼諧:談話風趣、幽默。 2、「不羈」:《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是以聖王制世御俗,獨化於陶鈞之上,而不牽於卑亂之語,不奪於眾多之口。……今人主沈於諂諛1>之辭,牽於帷裳2>之制,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3>,此鮑焦所以忿於世而不留富貴之樂也。 〔注解〕
(1) 諂諛:音ㄔㄢˇ ㄩˊ,逢迎阿諛。
(2) 帷裳:車子的帷幔,有障蔽的功用。此借指姬妾及左右內侍。
(3) 牛驥同皁:比喻賢愚不分。皁,音ㄗㄠˋ。見「牛驥同皁」。
|
趾昂氣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間較早的《左傳》已有「舉趾高」的說法。《左傳.桓公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鬥伯比送之。還,謂其御曰:『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說的是:鬥伯比覺得莫敖走路時腳抬得很高,顯得很驕傲,必定會失敗。不過,在《戰國策》中,除了「舉足之高」的用法又接以「志之揚」,語義較完整。後來「趾高氣揚」這個成語應該就是從《戰國策》演變而出,用於形容人驕傲自滿、得意忘形。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