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6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擺出皇帝的架子,所以心裡並不高興。後來,公孫述要給馬援封侯大將軍的職位,隨從的人們都願意留下來,馬援告訴他們說:「現在天下未定,誰成誰敗還不知道,公孫述不以謙虛的態度來迎接有才能的人,來和他共圖大事,反而修飾邊幅,像木偶一樣,這樣的人怎會留得住天下賢士呢?」因此馬援不願留下,便回去了。見了隗囂,馬援說:「子陽(公孫述字)不過是井底之蛙罷了,還要妄自尊大;我看他不值得重視,不如注意看看東方的情形再說。」但是,隗囂也不是成大事的人,後來馬援便投靠光武帝,立下了不小的功業。隗囂和公孫述先後都被光武帝滅掉了。 解釋 喻識見不廣...
|
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告訴。《論語.陽貨》:「居,吾語女。」《晉書.卷六六.陶侃傳》:「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
世外桃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躲避戰亂遷居來此,以後就再也沒有出去過了。漁夫在桃花源住了幾天,想要回自己的家鄉。村裡的人叮囑他不要告訴別人這裡的事情,漁夫承諾後,依著來時的路出去,並且刻意記住到桃花源的路,然後,他在溪邊找到自己的船,划回自己的家鄉。一回到武陵縣,漁夫立刻到官衙告訴太守他所經歷的事情,太守也立刻派人跟隨漁夫去找桃花源,但是,卻再也找不到桃花源的蹤跡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世外桃源」,用來比喻風景優美而人跡罕至的地方。亦用於比喻心目中理想的世界。
|
郢書燕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能出眾的人擔當重任。照這樣看,郢人致書突出‘舉燭’二字,其用意原來是為我獻策!”燕相國把這一想法告訴了燕王,燕王聽了十分高興。他以相國的政見為原則,廣招賢士,從而使燕國政通人和,日益強盛。摘自【明心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近辭 穿鑿附會 牽強附會 望文生義 相反辭 歷歷可考 信而有徵 修辭譬喻 借代 資料來源多功能成語彙編 泰宇出版公司 p122實用成語辭典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727
|
舉一反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述而》子曰:「不憤不啟1>,不悱不發2>,舉一隅3>不以三隅反,則不復4>也。」 〔注解〕
(1) 不憤不啟:不到學生想求明白而無法獲得時,不去開導他。憤,心中想了解卻有困難。啟,開導、教導。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2) 不悱不發:不到學生想說卻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悱,音ㄈㄟˇ,心裡有意見想表露卻說不出來的樣子。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3) 隅:音ㄩˊ,角、角落。
(4) 不復也:不再告訴他。復,再、又。
|
借花獻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為自己積功德,並要善慧答應,在他未得道之前,兩人生生世世結為夫妻。在善慧將花獻給燃燈佛後,燃燈佛告訴他日後必可成佛,號為「釋迦牟尼」,而借花的婢女就是釋迦牟尼成佛前的妻子耶輸陀羅的前身。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借花獻佛」,用來比喻借用他人的東西來作人情。
|
曉以大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正確的道理告訴、啟悟他人。如:「經過我曉以大義,他終於痛改前非!」《元史.卷一四七.列傳.史天祥列傳》:「進攻北京傍近諸寨,磨雲山王都統首詣軍門降,天祥命入列崖,擒都統不剌,釋其縛,仍曉以大義,不剌感泣,願效死。」
|
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告訴。如:「報信」、「報佳音」。
|
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告訴。如:「傳達」、「轉達」。
|
以卵擊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我不是說你不適合往北嗎?」於是雙方爭論起來。墨子認為算命的說法都是謬論,自己堅持的才是真理,就告訴算命的說:「你拿那些謬論來反駁我的真理,就好像是拿雞蛋去碰石頭,一點勝算也沒有。就算你把天下所有的雞蛋都丟過來,我這堅石還是私毫不會損壞!」後來「以卵投石」被用來比喻自不量力或以弱攻強,結果必然失敗。另外,在《荀子.議兵》也可看到這個成語的使用:荀子主張「仁人之兵」,反對「攻奪變詐」。他認為,如果以暴君桀的不義之師,來攻擊聖王堯的仁人之兵,就好像「以卵投石」一樣,注定會失敗的。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