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613.07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目錄1 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與程序記憶(procedural memory)2 程序性知識與產生3 特徵4 程序性記憶與歷程5 參考文獻 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與程序記憶(procedural memory) 程序性知識與產生現代認知心理學家普遍認為知識有兩大類,一類為陳述性知識,另一類是知識是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其為個體並非有意義地提取線索,只能借助於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因而其存在的知識。程序性知識主要是說明性的存在,是一種個體沒有明確提取線索,因而只能借助某種活動形式間接推測出來的知識,包...
前運思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運思期1.1 中心化1.2 不可逆性1.3 自我中心1.4 參考書目 前運思期幼兒時期兩歲到七歲左右的兒童,此時期的兒童通常缺乏思考的邏輯,他們在邏輯方面常採跳躍式的思路,因此較無法用思考解決問題。在此時期的兒童通常會有三個特徵,中心化或稱專注性,不可逆性及自我中心。 中心化就是指此時的幼兒經常只有一種單調的觀點,或是看事情的角度只有單一層面,無法全面而有邏輯性地看待事情的整體,此時最常做的實驗就是關於體積以及形體的改變,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一種”守恆”的概念,例如:假設現在有甲、乙、丙三個杯子,然後先讓他看見甲乙兩個相同高度但口徑較小的杯子,問其這兩者的液體容量是否一樣,之後再將兩個杯...
目不識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語本《舊唐書.卷一二九.張延賞傳》。[例]雖然他的父母都目不識丁,卻培育出這個學問淵博的孩子。
標籤論(labeling_theor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經典的標籤論是由貝克(Becker)所提出的,貝克的想法受到萊莫特(E. Lemert)的影響,認為行為並非先天就可以決定好壞,而是由社會所認定何為正常行為和偏差行為。標籤理論是解釋個人偏差行為的一種主張與論點,一種社會對行為、個人或群體賦予肯定或通常為否定特徵的過程的分析,稱之為貼標籤。認為違反社會規範或團體規則的行為,是經由訂定社會規範或團體規定的權威人士,對個人貼上「偏差」的標籤之後所產生的。也就是說偏差行為是社會造成的,並不是這些人天生就是壞胚子,天生就會做壞事,也不是永遠做壞事。此理論是從社會環境因素影響個體行為的觀點,認為人的行為之所以變得不正常,是因為別人說他不正常所導致。...
精熟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1.1 教學過程1.2 提出者--Bloom1.3 提出者--Carroll1.4 教學與課程上意義&限制1.4.1 意義1.4.2 限制 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是一種提供成功學習的「教」和「學」的方法。透過小步驟的教學、足夠的練習機會、充裕的學習時間及補救教學,讓學生精熟每一個學習步驟。「精熟」定義:通常是指在一個測驗或其他評量中,能得到80~90%的分數。賈斯基(Guskey)認為精熟的標準通常是指答對百分之八十五。目的:主要提供無法達到精熟的學生得到適當的額外幫助。像是:跟同儕小老師一起學習、從合作小組的團...
教學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策略(Instructional Strategies)目錄1 定義2 直接教學策略(註1)2.1 1. 講述教學2.2 2. 示範教學2.3 3. 作業活動3 間接教學策略(註1)3.1 1. 運用前導組織策略4 2. 應用歸納和演繹策略=4.1 3. 運用正例和反例策略4.2 4. 運用團體討論策略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定義泛指教師運用提供教材的方法、程序與技術,在教學上採用的策略通常是多種程序或技術並用(王文科,民93;Oliva,1992)教學策略是以教師本位的直接教學,和以學生本位的間接教學,所建構的連續系統(Frazee&Rudnitski,1995)。課程專家相信當...
近側發展區間(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簡稱ZPD)是由前蘇聯發展心理學家利維·維谷斯基提出的學習理論,指學習者現時及實際可達到的發展的差距。這個差距是由學習者的獨立解題能力及其潛在發展水平而決定的。換句話說,就是學習者的學習能力以內,但暫時未能理解的知識。利維·維谷斯基|維高斯基認為,人的發展有兩種層次:實際發展層次與潛在發展層次。實際發展層次就是讓·皮亞傑|皮亞傑所謂的兒童發展階段,什麼樣的階段有什麼樣的能力;潛在發展層次則是在大人或同伴的合作下,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兩者之間的差距,維高斯基稱之為「近側發展區間」。每個個體的基本能力(實際發展層次)...
古典制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典制約(巴甫洛夫制約、反應制約、alpha制約),又譯-{古典制約; 經典條件反射;}-,是一種關聯性學習。這種產生制約行為的學習型態被伊萬•巴甫洛夫描述為動物對特定制約刺激的反應。最簡單的形式,是亞裡斯多德曾經提出的接近律,也就是當兩件事物經常同時出現時,大腦對其中一件事物的記憶會附帶另外一件事物。古典制約理論一開始的重點放在反射行為或是非自願行為。任何一個反射都是中性刺激與產生的反應兩者的關係。近幾年來對古典制約理論所做的反射限制被拋棄,且自願行為的制約刺激也成為重要研究Principles of Learning and Behavior, Domjan, Fifth Edition,...
意義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義學習論(meaningful learning theory)目錄1 理論意義2 在教學上的應用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理論意義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論(meaningful learning theory),強調所學事物必須對學生具有意義,方能產生學習,並且認為學生在學習之前的「先備知識」(prerequisite knowledge)乃是意義學習產生的必要條件。奧蘇貝爾特別以「概念層次」來解釋個體的認知結構,將概念分為「附屬概念」(subordinate concept)和「主導概念」(superordinate concept)兩個層次,其中附屬概念代表個體對事物特徵的細部記憶,而主導概...
赫爾巴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生中於許多大學教書,最後於Konigsberg大學教授,講授哲學及教育學,並創辦研究所,負責教師培育及教育之實驗,奠定了教育成為一門「學」科之基礎。 赫爾巴特的哲學觀赫爾巴特受教於費希德,但未受費希德理想主義之影響,其哲學思想偏向「唯實主義」。背景是18世紀啟蒙運動,產生孔德的實證主義,從法國傳至德國,此種思想重視經驗,並以實用的價值說為主,加上科學工藝知識之發達,這也影響了赫爾巴特的哲學觀。 赫爾巴特的教育觀赫爾巴特的教育觀,主要受到倫理學及心理學的影響以下說明之:教育目標:個人品格發展,培養社會性的道德,使之用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