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將不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將要不成為國家。比喻國家將亡。《孽海花》第三二回:「國將不國,這才是糊塗到底呢!」
附和隨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聲附和」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劉歆〈移讓太常博士〉(據《文選.卷四三.書下》引)1>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於國家將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則幽冥而莫知其原。猶欲保殘守缺2>,挾恐見破3>之私意,而亡4>從善服義之公心。或懷疾妒5>,不考情實6>,雷同7>相從,隨聲是非,抑此三學,以《尚書》為不備,謂左氏不傳《春秋》,豈不哀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二.正失》。 (2) 保殘守缺:固守舊有的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進變通。 (3) 見破:看出。...
憂心如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談。國既卒斬,何用不監?」是說每個人對於國家目前的情勢都憂心忡忡,對於尹氏的威赫,也不敢戲玩談笑,國家將滅,而位高權重的尹太師怎麼不好好行使自己的職責呢?「惔」是燒灼的意思,詩人使用「憂心如惔」形容人民對國家情勢的焦慮,內心如被火燒灼般。後來「惔」改用成「焚」,也是燒灼、焚燒之意,「憂心如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非常焦急憂慮。出現「憂心如焚」的書證如三國魏.曹植〈釋愁文〉:「予以愁慘,行吟路邊,形容枯悴,憂心如焚。」
火腿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有使用執照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為英語radio ham的意譯。其中ham有非專業的意思,同時可指火腿,所以國內的玩家將之戲譯為「火腿族」。又因國內一些無線電愛好者的器材、設備比較簡單,通話範圍又限於國內的同好,所以也稱為「香腸族」,自喻比火腿更小一號。亦有將「火腿族」專指有使用執照者,而「香腸族」則專指無使用執照者。
文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一人或數人的文學作品匯集編成的書。[例]這位作家將畢生的著作整理成文集出版。
飛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空中飛翔的神仙。佛教石刻壁畫中常有飛天的造像。
亮盒子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一種稱為「押寶」的賭博,莊家將骰子蓋在盒內搖動,打開盒子後,以骰子點數大小決定輸贏。後比喻將祕密公開出來。《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這不當著他們說嗎?咱們亮盒子搖。」
行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行的氣象、神色。《莊子.盜跖》:「今者闕然,數日不見,車馬有行色,得微往見跖邪。」《老殘遊記》第八回:「店家將狐裘送上,東造甚為難過,繼思狐裘所以不肯受,必因與行色不符。」
我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指稱我們家或我家的。如:「我家門前有小河。」《漢書.卷六八.霍光金日磾傳.霍光》:「縣官非我家將軍不得至是,今將軍墳墓未乾,盡外我家,反任許、史,奪我印綬,令人不省死。」
息事甯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息事寧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章帝(西元56∼88),名烜,明帝第五子,素好儒術,建初四年(西元79)召諸儒在白虎觀講論五經異同,令班固等據以作成《白虎通義》;又詔曹褒定漢禮一百五十篇。政事按光武、明帝遺規,安定社會,發展生產。史家將他與明帝媲美,兩朝合稱「明章之治」。章帝為人寬厚,一改明帝苛察,禁用鉆鑿之類的酷刑。章帝曾下詔,命令所有的官員,如果人民不是犯了死罪,就不需要查驗其罪,如果是官吏之間互相告發,一律不得受理,為政以不得生事擾民為重點。後來「息事寧人」演變為成語,用來指平息紛爭,以使彼此相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