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堪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慮。如:「前途堪虞」、「後果堪虞」。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此類體罰。造成明顯身心傷害的體罰,不論來自父母或教育人員,均會被視為虐待兒童的犯罪。但世界各國對後果不大的體罰看法則有不同。有些歐洲國家禁止一切形式的體罰,其他國家則允許父母進行輕微體罰(例如用手心抽打屁股)。 古中國中國古代的學塾盛行打罵教育,直到清末都很普遍。胡適〈慈幼的問題〉1文批評:「受很嚴厲的責罰,輕的打手心,重的打屁股。有許多小孩子身體不好的,往往有被學堂磨折死的,也有得神經病終身的。」周作人回憶錄《知堂回想錄》說:「現今的小學生從書房裡解放了出來,再不必愁因為讀書不記得,屁股會得打的稀爛,可以種蔥的那樣...
教師效能訓練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用「我的訊息」(I-messages)策略,對學生不當行為的描述,不帶責備,只陳述該行為造成的具體後果與教師對行為的感受(郭明德,2001)。 (三)優、缺點 此模式的優點是可增進師生良好關係,教導教師如何界定問題,澄清問題歸屬,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缺點是不適用所有的學生,對於語言能力較差的學生無法說出感受與問題,成效不佳。此外,此模式需耗費教師大量時間與精力,也容易影響正常教學進行(郭明德,200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教師效能訓練模式英文關鍵字:Teacher Effectiveness Training...
齊人攫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一齊國人想要得到金子,於是到賣金子的地方,向人搶奪金子,後來被綑綁審問,為何在眾目睽睽之下行搶?齊人回答:「殊不見人,徒見金耳。」典出《呂氏春秋.先識覽.去宥》。後用以比喻被利欲蒙蔽了心智,行事不顧後果
漸進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動,藉此尋找最有效:的選擇。4. 因只考慮與工作現況條件近似的備選方案,可大大減少備選方案及其可能後果的分析工作。5. 分析的重點只限於情境現況與所構擬的備選方案二者間的差異。6. 漸進方法避開了理論的分析,而偏重對具體實際的備選方案作持續比較。7. 現實的多數決策是屬於漸進的,包括國家的公共政策,也是透過黨派互相協調,教育政策亦然。(註2) 漸進模式的弊端當一個漸進的過程正在執行的時候,必須在社會互動還算可以進行時所產生,若是人員已無法繼續下去,則必然產生一種激進的劇烈改變模式,再者就是關於本質的改變,若是在漸進的過...
行為功能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生前的前置刺激(antecedent,A)以及行為(behavior,B)發生後利用該行為所達成的後果(consequence,C),如此A-B-C的連結關係極為教師行為介入前分析的重點。ADHD的兒童之所以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即在於A環境刺激所產生的行為,與B行為發生後所得到的C後桌間的連結薄弱;換言之,他從高處跳下(B),老師嚴厲斥責並剝奪休息時間(C),他感受步道因為(B)才有(C)的因果關係,下次一樣的情境,仍然會一而再地重複該危險行為。以下行為為例,我們要改變小乖不吃營養午餐,需要處理A與C,以及對小乖做教育...
增強論(reinforcement_theor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了一種“操作條件反射”理論,認為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採取一定的行為作用於環境。當這種行為的後果對他有利時,這種行為就會在以後重覆出現;不利時,這種行為就減弱或消失。人們可以用這種正強化或負強化的辦法來影響行為的後果,從而修正其行為,這就是強化理論,也叫做行為修正理論。個體在學習情境中,偶然出現某種反應,而反應後帶來滿意的結果,這個行為結果即稱為增強物,而增強物的出現,會增加個體以後在同樣情境下重複表現該反應的機率。簡單來說,增強的行為指的...
偷嚐禁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未成年人間暗中發生性行為。如:「為了避免青少年偷嚐禁果,有關單位應該進行適切的性教育,讓他們懂得保護自己。」
冒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鹵莽、莽撞。[例]他做事一向冒失,從不考慮後果如何。
設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想像、聯想。如:「酒後駕車潛藏著危險,一旦發生意外,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