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3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篤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一心志。《論語.子張》:「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漢.班固〈答賓戲.序〉:「永平中為郎,典校祕書,專篤志于儒學。」
|
志士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理想抱負和道德仁心的人。《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宋.陸游〈跋傅給事帖〉:「會秦丞相檜用事,掠以為功,變恢復為和戎,非復諸公初意矣。志士仁人,抱憤入地者,可勝數哉。」
|
志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志氣節操。《漢書.卷三三.魏豹等傳.贊曰》:「橫之志節,賓客慕義,猶不能自立,豈非天虖!」《晉書.卷六二.劉琨傳》:「不幸遭難,志節不遂。」也作「志操」。
|
未竟之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未完成的志向。《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卻深望這個兒子,完我未竟之志。」
|
明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明志向。如:「以死明志」。
|
青雲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遠大的志向。唐.張九齡〈照鏡見白髮聯句〉詩:「宿昔青雲志,蹉跎白髮年;誰知明鏡裡,形影自相憐。」
2.高潔的志趣。如:「雖寄跡紅塵間,但胸懷青雲志,心無雜思。」
|
志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語本《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指立志專心求學。唐.馬戴〈下第別郜扶〉詩:「平生空志學,晚歲拙謀身。」
2.舊時以十五歲為志學之年。三國魏.曹植〈武帝誄〉:「年在志學,謀過老成。」
|
〔告德意志國民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普法戰爭期間,普魯士哲學家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 1762~1814)曾從軍以貢獻一己之力。及至普魯士戰敗,普法簽訂和約,法軍占領柏林,他以嚴肅的心情,於一八○七年至一八○八年,在柏林科學院作了十四次的公開講演,後來集成〔告德意志國民書〕,於一八○九年出版,一九七○年曾經再版。在十四次的講演中,有關教育的為第二講、第九講、第十講。他主張以教育的方式來復興日耳曼人的文化、道德與民族精神。因此他的教育被稱為「新教育」(Neue Erziehung, new education),〔告德意志國民書〕中的三講,就是以「新教育」為中心。其重點為:
1.... |
得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達到自己的志願。《易經.賁卦.象曰》:「白賁无咎,上得志也。」《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故四民有業,各以得志為樂,惟達者為能通之。」
|
遜志時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書經.說命下》:「惟學遜志,務時敏,厥脩乃來。」指謙虛其心,且時時勤勉不懈的努力向學。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