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臣烈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愛國、捨身取義的人。《隋書.卷五八.李文博傳》:「每讀書至治亂得失、臣烈士,未嘗不反覆吟玩。」《鏡花緣》第八一回:「今日之下,其所以家喻戶曉,知他為臣烈士、名垂千古者,皆由無心而傳。」
劉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秉(1216~1274)初名侃,字仲晦,邢州人,遼、金官族後裔。生而風骨秀異,志氣英爽不羈,自幼好學;十七歲為邢臺節度使府令史,因不願埋沒為刀筆吏,乃隱居以求志,後出家為僧。以博學多才藝,經海雲禪師推薦入忽必烈幕府,因深究〔易經〕及邵雍經世之學,於天文、地理、律曆、三式、六壬、遁甲之類,無不精通,故善論天下事,應對稱旨,深受賞識。
  秉論教育強調制度的建立,曾上書忽必烈言:「古者庠序學校未嘗廢,今郡縣雖有學,並非官置。宜從舊制,修建三學,設教授,開選擇才,以經義為上,詞賦論策次之,兼科舉之設,……開設學校,宜擇開國功臣子孫受教,選達才任用之。」其建議受到嘉獎採納。又曾從世...
韓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089~1151)字良臣,宋延安人。高宗時,平苗傅、劉正彥之亂,破金兀朮於黃天蕩,名重當時,稱為中興第一功臣。後以秦檜主和,罷其兵柄,乃口不談兵,隱居西湖,自號清涼居士。卒諡武,孝宗追封蘄王。
孝雙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和孝順父母兩者都能兼顧。元.秦𥳑夫《剪髮待賓》第一折:「那個不說兒文章虧殺了娘針線,學成了詩云子曰,久以後孝雙全。」也作「孝兩全」。
淨明孝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淨明孝道為江西的道派。東晉時豫章許遜,自幼以孝聞名,為官清政,與吳猛同以孝行著稱,世稱「吳許」,其事跡殘存於〔許遜別傳〕等。許遜及其弟子以豫章為中心,形成推行孝道的教團,後代立祠崇祀,並發展到唐代,以祠廟為觀。隋煬帝時,焚修中輟,觀亦尋廢。經歷唐初,觀宇寥落,直到高宗時,胡慧超始重建遊帷觀,並搜羅事跡,撰成〔晉洪州西山十二真君內傳〕;胡法超撰〔許遜修行傳〕,重振許遜教團,倡揚孝道的精神。到北宋諸帝對於豫章西山的游帷觀,太宗、真宗、仁宗皆賜御書,真宗並賜額曰「玉隆」,徽宗更加額「萬壽」二字,歲時遣官提舉,並勅封「神功妙濟夏君」之號。其後兵禍連結,生民塗炭,何真公建翼真壇,傳虔弟子五百餘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國盡而犧牲生命的人。如:「抗日烈令人景仰。」
矢內原雄(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矢內原雄(1893~1961)為日本愛媛縣人。一九一七年(日本大正6年)由東京帝國大學法科(政治學科系)畢業後,起初在別子銅山工作,一九二○年返東京帝國大學任副教授。不久出國留學,前往歐洲及美國。一九二二年返國晉升為教授。矢內原雄任教期間,既不看電影,亦不聽戲,也不像其他教授之喜尋門路與官員或軍人來往打交道,更絕不兼任其他大學的教職,全部精神均貫注在專門研究工作上,除從事專精之研究工作及教學外,對其他事務一概不管。他身體孱弱,每次上研究室,即感到相當吃力,那種求道式的研究生活,曾因戰爭而中斷;矢內原氏被迫離開大學教職後,仍渡其淡泊明志,明哲保身的艱苦生活。
  他在中日蘆溝橋...
楊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656)一名釗,唐代閿鄉人,生年不詳,為楊貴妃堂兄。玄宗時官宰相,淫縱不法。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反,陷長安,國奉帝幸蜀,陳玄禮率軍士誅之於馬嵬驛。
竭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竭盡心力去為他人或國家做事。《魏書.卷六六.崔亮傳》:「常思同昇舉直,以報明主之恩,盡竭力,不為貽厥之累。」《醒世姻緣傳》第一六回:「所以凡百的事,真真是盡竭力,再沒有個不盡的心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為誠。《呂氏春秋.仲冬紀.至》:「至逆於耳,倒於心。」《文選.陸機.豪士賦》:「大德至,如此之盛。」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