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140.6267 ms
共 12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去思慮。如:「這是過去的事情,不想也罷!」
2.想不到、出乎意料。《三國演義》第一八回:「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拔出。」《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朝廷大典,李大人耑要借光,不想先生病得狼狽至此。」
3.不願意、不要。如:「他不想再過這種漫無目的的生活了。」
|
問想做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問想做評陳龍安( 1990 )綜合各種模式和特點建立了「問想做評」創造思考教學模式。這個模式是指教師在一種支持性的環境下,運用啟發創造思考的「問(Asking)、想(Think-ing)、做(Doing)、評(Evaluation)」四組教學策略,以增進學生創造思考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基本內涵就一教學模式繪表如下圖,而其實施步驟詳如創造思考教學的基本步驟。「問
|
冥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思。如:「獨自冥想,渾然忘我。」
|
理想的說話情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想的說話情境是哈伯瑪斯(J. Habermas)溝通行動理論申的一項假定,亦是批判系統性扭曲溝通的判準。哈伯瑪斯用之於偵測言辭行動的是否被扭曲。
構成理想說話情境的條件是:所有參與談話者彼此間是平等的,而且是完全自由的,不受限於任何內、外在的情境。因此,理想說話情境下的溝通是參與談話者在無宰制之社會下不受扭曲的自由論辯真理。質言之,理想的說話情境是參與對話者在一個開放、無壓力及不受宰制的情況下,盡情的討論,期達成真理與理性的共識。 哈伯瑪斯於一九七○年發表的〔邁向溝通能力理論〕一文中提出三個與理想的說話情境相當的條件。有此三條件的限制,使人的談話得以避免受到系... |
難以想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用常理或經驗去推想。如:「在富裕的社會,難以想像有人挨餓受凍。」
|
假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像、設想。如:「少年的他曾假想自己是正義使者,力抗邪惡勢力。」
|
想當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測、猜想必定是如此。如:「很多想當然的說法,未必真確。」
|
茶思飯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喝茶也思,吃飯也想。形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彭公案》第二○四回:「我回來茶思飯想,時時掛念,由那一天起,我是悶悶不樂。」
|
休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要妄想。元.喬吉《揚州夢》第三折:「縱有奢華豪富家,倒賠裝奩許招嫁,休想我背卻初盟去就他。」《文明小史》第三○回:「打一千哩,打八百哩,銀子拿不夠,休想他發慈悲饒了一個。」
|
預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前料想。如:「我軍預想今夜有敵軍來襲,早已做好萬全準備。」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