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日蓮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佛教宗派之一。十三世紀日蓮創立,故名「日蓮宗」。此宗雖受日本天台宗的影響,但特別重視《妙法蓮華經》,尤其《妙法蓮華經》經題五字,認為只要誠心皈依本尊,口唱經題就能即身成佛,並有可能在現實顯現佛的淨土。此宗以身延山久遠寺為總本山,分派很多,在臺灣亦有少量的信徒。
弄沙成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聚沙成塔」。見「聚沙成塔」條。01.唐.白居易〈感悟妄緣題如上人壁〉詩:「弄沙成佛塔,鏘玉謁王宮;彼此皆兒戲,須臾即色空。」 
司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司儀。《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司公茶酒傳會,排列香案,時辰到了,司公攔門念詩賦。」
道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宋間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魏,鉅鹿(今河北省鉅鹿縣)人。幼隨竺法汰出家,後問學於鳩摩羅什和佛馱跋陀羅。以慧解著稱,在當時漢譯典籍未完備的情況下,常見人所未見,如立善不受報、頓悟成佛之義。著有《法華經疏》、《維摩經疏》、《法身無色論》、《佛無淨土論》等多種,可惜多已亡佚,現存的只有《法華經疏》(存二卷)、〈答王衛軍書〉一篇行世。
願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菩薩願救眾生之心或眾生願成佛之心。《梵網經廬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卷上》:「一捨心、二戒心、三忍心、四進心、五定心、六慧心、七願心、八護心、九喜心、十頂心,諸佛當知,從是十發趣心入堅法忍中。」
坐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跏趺端坐,安然亡逝。《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私紅蓮記》:「長老上禪椅上,……合掌坐化。」《花月痕》第四八回:「生死者,人之常事,就像那草木春榮秋落一般;成仙的屍解,成佛的坐化,總是一死。」
膽驚心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驚膽戰」之典源,提供參考。 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據《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引)維摩髮籠離垢之繒,手柱(拄)弱梨之仗(杖),謂我言道:「彌勒:汝久居聖位,已出煩(樊)籠,三僧祇劫修行,百萬生中精進。福惠具足,種性尊高,六度已圓,十身備歷。所以世尊授仁者記,一生成佛。未委三生之中,何生得記,過去未來現在?若言過去,過去已滅;若言未來,未來未至;若言現在,現在不住。況生住異滅,念念遷移,云何彌勒得授記乎?又莫是无生得受記也?若是無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若以如滅得受記者,如無有滅。真如不屬生滅,无去无來。又一切眾生,皆有真如。若彌勒得授記者,一切眾生,亦合得記。若過去得菩提,即是...
閉造出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閉門造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閉門造車」是說關起門來,按照一定的規格在家裡製造車子,原用來比喻依循著一定的原則行事,可見於佛教經典《祖堂集》。《祖堂集》是一部禪宗史錄,上溯古代七佛,下至南唐各禪宗宗師及其講法精要,共錄二百五十六佛祖禪師。其中第二○卷中講述了成佛的必要條件。佛教中有一佛二菩薩的說法,一佛代表的是存於自性中的佛身,二菩薩代表的是欲證成佛身所需的條件。就其代表人物來說,一佛是釋迦牟尼佛,二菩薩分別指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修行。透過智慧開悟後,還須勤於修行,才能使本就存有的佛性透顯出來。未證成佛身時,即為三者未能融合,此時一佛二菩薩似乎是三...
心驚膽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驚膽戰」之典源,提供參考。 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據《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引)維摩髮籠離垢之繒,手柱(拄)弱梨之仗(杖),謂我言道:「彌勒:汝久居聖位,已出煩(樊)籠,三僧祇劫修行,百萬生中精進。福惠具足,種性尊高,六度已圓,十身備歷。所以世尊授仁者記,一生成佛。未委三生之中,何生得記,過去未來現在?若言過去,過去已滅;若言未來,未來未至;若言現在,現在不住。況生住異滅,念念遷移,云何彌勒得授記乎?又莫是无生得受記也?若是無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若以如滅得受記者,如無有滅。真如不屬生滅,无去无來。又一切眾生,皆有真如。若彌勒得授記者,一切眾生,亦合得記。若過去得菩提,即是...
老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謂。老年人自謙之詞。宋.蘇軾〈章質夫寄惠崔徽真〉詩:「知君被惱更愁絕,卷贈老夫驚老拙。」《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婆婆,你多少年紀?』婆婆道:『老拙七十五歲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