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造車合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閉門造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閉門造車」是說關起門來,按照一定的規格在家裡製造車子,原用來比喻依循著一定的原則行事,可見於佛教經典《祖堂集》。《祖堂集》是一部禪宗史錄,上溯古代七佛,下至南唐各禪宗宗師及其講法精要,共錄二百五十六佛祖禪師。其中第二○卷中講述了成佛的必要條件。佛教中有一佛二菩薩的說法,一佛代表的是存於自性中的佛身,二菩薩代表的是欲證成佛身所需的條件。就其代表人物來說,一佛是釋迦牟尼佛,二菩薩分別指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修行。透過智慧開悟後,還須勤於修行,才能使本就存有的佛性透顯出來。未證成佛身時,即為三者未能融合,此時一佛二菩薩似乎是三...
心戰膽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驚膽戰」之典源,提供參考。 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據《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引)維摩髮籠離垢之繒,手柱(拄)弱梨之仗(杖),謂我言道:「彌勒:汝久居聖位,已出煩(樊)籠,三僧祇劫修行,百萬生中精進。福惠具足,種性尊高,六度已圓,十身備歷。所以世尊授仁者記,一生成佛。未委三生之中,何生得記,過去未來現在?若言過去,過去已滅;若言未來,未來未至;若言現在,現在不住。況生住異滅,念念遷移,云何彌勒得授記乎?又莫是无生得受記也?若是無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若以如滅得受記者,如無有滅。真如不屬生滅,无去无來。又一切眾生,皆有真如。若彌勒得授記者,一切眾生,亦合得記。若過去得菩提,即是...
大乘經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佛教中談論成佛之道的經書典籍。如:「傳說佛教的大乘經典是從龍宮中取得的。」
燃燈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因其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稱為「燃燈佛」。傳說釋迦牟尼過去世曾以五莖蓮花供養燃燈佛,而被預言,將在九十一劫後的賢劫成佛。在佛經中所記載的許多佛、菩薩都曾是他座下的弟子。也稱為「錠光佛」。
聚沙之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聚沙成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聚沙成塔」原作「聚沙為塔」。《妙法蓮華經》中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告誡弟子要成佛道,其實不一定要做大功德,累積小小善事也能成道。例如佛滅度後,要建塔供養其舍利子,但塔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可以用昂貴的金銀玻璃、瑪瑙琉璃,也可以用石頭香木、磚瓦泥土,甚至小孩子玩遊戲,堆積泥沙成佛塔,也可以成就功德。佛經中「聚沙為佛塔」原是指小孩玩沙堆塔的遊戲,後來「聚沙成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積少成多。
授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一種佛經的體裁。為十二分教之一。指記載佛回答有關弟子等人死後往生何處的經典。(2)佛對某菩薩預言其未來成佛之事,稱為「授記」。《放光般若經》卷三:「舍利弗問須菩提,言:『諸有住是三昧者,為已從過去諸佛授記已耶?』」
成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行成佛。《後漢書.卷三○下.襄楷傳》:「天神遺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八.木篇》:「菩提樹,出摩伽陀國,在摩訶菩提寺,蓋釋迦如來成道時樹,一名思惟樹。」
魔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妨害或干擾佛、道之士修行的邪魔。元.無名氏《翫江亭》第三折:「知他是那個魔頭,來到長街市上,我試閑行者。」《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這魔頭又來惱我,連忙叫侍者擂鼓升法座。」
大日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唐善無畏、一行合譯,七卷。全名為《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佛教密宗的要籍,以大日如來為崇拜中心,後隨空海和尚傳入日本,成為日本真言宗的主要經典。
終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華嚴宗的判教學說,將闡釋眾生皆可成佛的如來藏系經典,如《楞伽經》等,判歸為五教中的第三類,謂之「終教」。《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一:「聖教萬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