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闡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指不具有佛性,永遠不能解脫成佛的眾生。為梵語icchantika的音譯。意譯不具信或斷善根。《能顯中邊慧日論》卷一:「斷善根者名一闡提。」
返本還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返回原來的地方。比喻恢復根本。《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后來直使得一尊古佛,來度柳翠,歸依正道,返本還原,成佛作祖。」《老殘遊記二編》第九回:「閣下不是發願要遊覽陰界嗎?等到閣下遊興衰時,自然就返本還原了。」
五比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稱釋迦牟尼成佛後,最先跟他出家的五位弟子。也就是他初出家時,其父派給他的五名親信隨從。即阿若憍陳如、阿說示、跋提、十力迦葉和摩訶男拘利。
佛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佛的潛能。《五燈會元.卷七.長生皎然禪師》:「僧問:『古人有言,無明即佛性,煩惱不須除?如何是無明即佛性?』」
石點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頑石點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晉朝時有一位道生法師,當時《涅槃經》剛傳入中國,接受的人不多,他就到蘇州虎丘山隱居,鑽研佛法。傳說他曾在山中搬了一些石頭,排列整齊後,把這些石頭當作學生,每天不厭其煩地講述《涅槃經》。道生法師因為主張眾生皆可成佛,所以對沒有反應的石頭,依舊滔滔不絕地講解。一段日子後,道生法師問說:「你們覺得我的解釋是否和《涅槃經》的原意契合呢?」石頭們竟然個個都點起頭來了。後來「頑石點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說理透澈,使人心服。
如繭自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的意思是說佛的境界不必外求,它就在我們本來的身心中。一般人不了解,一直向外去追求,於是以為坐禪可以成佛,卻不知那就像吐絲為繭,反而牢牢地把自己給困住了。所以頌中接下去說:「法性本來圓明,病愈何須執藥。」法性就是佛性,我們的佛性本來就存在的,不必靠外在修練的,就像沒生病的人何必吃藥呢?在另外一篇〈事理不二頌〉中,誌公和尚也說:「一切無非佛事,何須攝念坐禪?」意思也是一樣。在〈菩提煩惱不二頌〉中更明白地說:「大道祇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佛就在眼前,迷糊的人們不了解,用盡心機往外去尋找,那倒真像是蠶吐絲為繭,把自己越綑越緊,離佛的境界也就越來越遠了。後來「作繭自縛」這句成語或即從這裡演變出來。出...
膽喪心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驚膽戰」之典源,提供參考。 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據《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引)維摩髮籠離垢之繒,手柱(拄)弱梨之仗(杖),謂我言道:「彌勒:汝久居聖位,已出煩(樊)籠,三僧祇劫修行,百萬生中精進。福惠具足,種性尊高,六度已圓,十身備歷。所以世尊授仁者記,一生成佛。未委三生之中,何生得記,過去未來現在?若言過去,過去已滅;若言未來,未來未至;若言現在,現在不住。況生住異滅,念念遷移,云何彌勒得授記乎?又莫是无生得受記也?若是無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若以如滅得受記者,如無有滅。真如不屬生滅,无去无來。又一切眾生,皆有真如。若彌勒得授記者,一切眾生,亦合得記。若過去得菩提,即是...
閉戶斲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閉門造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閉門造車」是說關起門來,按照一定的規格在家裡製造車子,原用來比喻依循著一定的原則行事,可見於佛教經典《祖堂集》。《祖堂集》是一部禪宗史錄,上溯古代七佛,下至南唐各禪宗宗師及其講法精要,共錄二百五十六佛祖禪師。其中第二○卷中講述了成佛的必要條件。佛教中有一佛二菩薩的說法,一佛代表的是存於自性中的佛身,二菩薩代表的是欲證成佛身所需的條件。就其代表人物來說,一佛是釋迦牟尼佛,二菩薩分別指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修行。透過智慧開悟後,還須勤於修行,才能使本就存有的佛性透顯出來。未證成佛身時,即為三者未能融合,此時一佛二菩薩似乎是三...
轉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禪師啟悟弟子時所提的問題,有時問題是由弟子提出反問禪師。《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一○:「請禪客各下一轉語。」《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堂頭大和尚,我有一轉語,敢問和尚則個。」也稱為「轉話」。
放下屠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改過為善。《朱子語類.卷三○.論語.雍也篇》:「佛家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若有過能不貳,直是難。」《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孽海茫茫,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