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校成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成本指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所有資源的價值,不論有沒有列入學校預算或經費之中。換句話說,學校成本應該包括學校所有的投入資源,連外界無償贈與、或是無法以實際金錢數額表示者,都應包含在內。
成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剩餘碼。用於檢查模數2m-1,其中m為大於1的整數。在錯誤檢查時,模數2m-1的加法器可以用一般帶有週期進位的反碼加法器來完成,以使剩餘查核所需的硬體大為簡化。故稱低成本碼。
軟體成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套軟體之開發、人員訓練和系統維護等所需付出的成本
編譯器成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高階程式語言編譯成機器語言所需成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達到預定目標。與「敗」相對。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
變為。如:「點石成金」、「他成了大忙人。」、「鐵杵磨成繡花針。」
指人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階段。如:「成熟」、「成人」、「成蟲」。
可以。如:「這樣子做也成。」、「我不會同意你去做這事,不成就是不成。」
既有的、既定的。如:「成規」、「成見」「成語」、「一成不變」。
整個、全部的。如:「成天」、「成年累月」。
促成。如:「成全」、「玉成」、「君子有成人之美」。
達到。如:「成千上萬」、「成雙成對」。
構成整體的。如:「成分」、「成員」。
成果。如:「坐享其成」、「守成不易」。
已做好的。如:「成品」、「成衣」、「成藥」。
量詞。用於計算十等分概念的單位。如:「有八成希望。」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母金、資金。如:「成本」、「股本」、「夠本」、「賠本」、「將本圖利」、「一本萬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減去、除去。如:「總收入刨掉成本和各項雜支,便是淨收入。」《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就讓刨除佃戶的人工飯食、牲口口糧去,只怕也不止這幾兩銀子。」
一籌莫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籌莫展」原作「一籌不吐」。蔡幼學是宋朝瑞安人,孝宗乾道年間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寧宗即位時,下詔徵求直言,蔡幼學即上奏,提到為君之道有三:事親、任賢、寬民,其中任賢是很重要的,他說到「前些年,君子被小人暗中陷害而遭到排擠,因此造成本可以有作為的大臣深怕做太多,反而被認為是製造事端,而不敢有所動作。與皇上親近的臣子本應效忠,但卻因忠言直諫違逆皇上,而遭到遺棄。情勢演變到最後,皇上於是變得毫無作為,朝廷之中縱使有許多王公大臣,卻也不見有人提供一點計策」。後來「一籌莫展」這句成語,就從《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傳.蔡幼學》文中的「一籌不吐」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毫無辦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貨物的成本。《商君書.墾令》:「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樸。」
得不償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不償失」原作「得不酬失」。漢時西羌所居區域,屬於西漢統轄範圍,由於漢代統治階級不斷侵奪西羌生存的空間,羌人抗爭前後延續一百餘年之久。羌人與漢朝力量對比雖然懸殊,數次抗爭都被漢朝鎮壓下來,但漢朝長期所耗費的人力金錢甚巨,等到羌人亂事略定,而漢朝的國勢也已衰弱了。所以范曄感歎說:國家付出這麼大的成本去平亂,但所得的效果卻是有限,並且造成國勢的衰敗,實在是「得不酬失」啊!酬,就是報償的意思。後來「得不償失」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所得不足以抵補所失。出現「得不償失」的書證如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詩:「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釋;感時嗟事變,所得不償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