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倒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倒行逆」。見「倒行逆」條。01.宋.孫覿〈賀史相啟〉:「竊以世有用至弱而為強,深居簡出而養之以勇,事有冒大害而就利,逆倒行而權之以人。」
薄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稍微加輕微懲罰。如:「雖然他是因一時衝動而犯錯,但還是應略薄懲,讓他記住這次的教訓。」
兩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躊躇不決,瞻前顧後。《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東號子麻奴傳》:「初,飢五同種大豪盧怱、忍良等千餘戶別留允街,而首兩端。」也作「首鼠兩端」、「首尾兩端」。
耐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指元朝文人子安。參見「子安」條。
法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紀之外,給以寬大處理。《鏡花緣》第四十五回:「他既有這功勞,自應法外仁,免其一死。」《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當朝人最惱的貪官汙吏,也還算法外仁,止於把他革職,發往軍臺效力。」
  〔中華民國教育宗旨及其實方針〕,係民國十八年(1929)四月二十六日,國民政府根據中國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公布。其中教育宗旨明定為:「中華民國之教育,根據三民主義,以充實人民生活,扶植社會生存,發展國民生計,延續民族生命為目的;務期民族獨立,民權普遍,民生發展,以促進世界大同。」
  緣此項教育宗旨的訂立,係北伐成功之後,中國國民黨實以黨領政,不但以三民主義建國,並以三民主義教,經國民政府大學院於民國十七年五月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於南京,會中通過三民主義教育實原則十五條:「(1)發揚民族精神;(2)提高國民道德;(3)注意國民體力的鍛鍊;(4)提倡科學精神,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暴力。如:「有任何糾紛都應該理性處理,絕不可對人暴。」
恩不望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好而不求回報。形容人有愛心,而且心胸寬大。《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雖說恩不望報,卻也不可這般賢否不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尊侯,號琢公,清晉江人,生卒年不詳。初為明代鄭芝龍部將,降清後,平臺灣,滅鄭氏,封靖海侯,卒諡襄壯。
布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散發恩德、給予恩惠。《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伍被》:「當今陛下臨制天下,壹齊海內,氾愛蒸庶,布德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