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夔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公會軒裳。脫身無所愛,痛飲信行藏。黑貂不免敝,斑鬢兀稱觴。杜曲晚耆舊,四郊多白楊。坐深鄉黨敬,日覺死生忙。朱門任傾奪,赤族迭罹殃。國馬竭粟豆,官雞輸稻粱。舉隅見煩費,引古惜興亡。河朔風塵起,岷山行幸長。兩宮各警蹕,萬里遙相望。崆峒殺氣黑,少海旌旗黃。禹功亦命子,涿鹿親戎行。翠華擁英岳,螭虎噉豺狼。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陸梁。大軍載草草,凋瘵滿膏肓。備員竊補袞,憂憤心飛揚。上感九廟焚,下憫萬民瘡。斯時伏青蒲,延爭守御床。君辱敢愛死,赫怒幸無傷。聖哲體仁恕,宇縣復小康。哭廟灰燼中,鼻酸朝未央。小臣議論絕,老病客殊方。鬱鬱苦不展...
榮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人事的興衰、窮通。《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軼本與蕭王首謀造漢,結死生之約,同榮枯之計。」《紅樓夢》第九二回:「人世的榮枯,仕途的得失,終屬難定。」
富貴在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財勢與地位決定於天,非一己所能控制。《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成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約定、盟約。《詩經.邶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精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精完美。《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即嘗已為人治,診病決死生,有驗,精良。」《三國志.卷二七.魏書.胡質傳》:「規模大略不及於父,至於精良綜事過之。」
境過情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事過境遷」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據《晉書.卷八○.王羲之列傳》引)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1>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注解〕 (1) 向:昔日、從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畏懼、恐懼。《莊子.達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是故迕物而不慴。」
生死存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存或亡歿。比喻情勢到了關鍵時刻。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親承懿旨到西宮,生死存亡掌握中。」《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至於何玉鳳姑娘一個世家千金小姐弄得一身伶佇孤苦,有如斷梗飄蓬,生死存亡,竟難預定。」也作「死生存亡」。
莫逆之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莫逆之交」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是戰國時期道家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他在《莊子》一書中對生命的認識有許多闡述。例如在〈大宗師〉一文裡,記述子祀、子輿、子犁、子來等四人,互相談論道:「誰能把『無』當作頭,把『生』當作背脊,將『死』當作尾脊骨,或者是有誰能知道死生存亡是同為一體的,我就與他做朋友。」結果四個人都心領意會於生命來自於無而至於有,最後又歸於死亡─即無。因而四人相視而笑,彼此心意相通,遂結為至交好友。後來「莫逆之交」這句成語,就從原文「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心意相投、至好無嫌的朋友。
三面開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網開一面」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萬物不同,而用之於人異也,此治亂存亡死生之原。故國廣巨兵彊富未必安也,尊貴高大未必顯也,在於用之。桀紂用其材而以成其亡,湯武用其材而以成其王。湯1>見祝2>網者置四面,其祝曰:「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離吾網。」湯曰:「嘻,盡之矣。非桀3>其孰為此也?」湯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網罟,今之人學紓,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漢南之國聞之曰:「湯之德及禽獸矣。」四十國歸之。 〔注解〕 (1) 湯:商的開國君主。契之後,名履。初居亳,為夏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湯興兵伐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