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14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祥、災禍。如:「趨吉避凶」。《詩經.王風.兔》:「我生之後,逢此百凶,尚寐無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載歲時的書籍。《玉篇.日部》:「曆,古本作厤。」同「曆」。南朝梁.鮑照〈河清頌〉:「素狐玄玉,聿肇符命;朴牛大螾,定祥厤。」
素不相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來不認識、不熟悉。《三國志.卷五七.吳書.陸瑁傳》:「及同郡徐原,居會稽,素不相識,臨死遺書,託以孤弱。」《西遊記》第四回:「眾天丁又與你素不相識,他怎肯放你擅入?」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賞餘。  枉駕懷前諾,引領豈斯須。無為便高翔,邈矣不可迂。 答長安丞裴說  出身忝時士,於世本無機。以林壑趣,遂成頑鈍姿。  臨流意已淒,采菊露未稀。舉頭見秋山,萬事都若遺。  獨踐幽人蹤,邈將親友違。髦士佐京邑,懷念枉貞詞。  久雨積幽抱,清樽宴良知。從容操劇務,文翰方見推。  安能戢羽翼,顧此林棲時。 奉酬處士叔見示  掛纓守貧賤,積雪臥郊園。叔父親降趾,壺觴攜到門。  高齋樂宴罷,清夜道心存。即此同疏氏,可以一忘言。 答庫部韓郎中  高士不羈世,頗將榮辱齊。適委華冕去,欲還幽林棲。  雖懷承明戀,忻與物累暌。逍遙...
想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念、懷念。《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念高子兮僕懷思,想念恢兮集茲。」《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開門一看,是鳳四老爹,邀進客座,說了些久違想念的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聚集。《詩經.小雅.常棣》:「原隰裒矣,兄弟求矣。」漢.毛亨.傳:「裒,聚也。」《續資治通鑑.卷八六.宋紀八十六.哲宗元符三年》:「盡裒所編類文書,納之禁中。」
2.減去。參見「裒多益寡」條。
3.俘虜。《詩經.商頌.殷武》:「深入其阻,裒荊之旅。」漢.鄭玄.箋:「克其軍率而俘虜其士眾。」
眾多。《詩經.周頌.般》:「敷天之下,裒時之對,時周之命。」漢.鄭玄.箋:「裒,眾也。」
海誓山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誓山盟」典源作「河盟山誓」。漢高祖劉邦在平定天下後,對有功的軍臣加官賜爵、分封土地,《史記》裡列表敘述分封情形,並記載在賜封時,漢高祖誓言:「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及苗裔。」意思是只要國家安定,眾功臣之勛爵必定永傳子孫。「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即是假使黃河乾涸,窄如衣帶;泰山崩壞,小如礪石(磨刀石)。你們的官爵才會變動。這是漢高祖向眾功臣許下的諾言,保證他們現在受封的爵位土地會世代相傳,絕不撤銷。所以唐代的司馬貞寫劉邦:「起沛入秦,憑謀仗計。紀勳書爵,河盟山誓。」就是描述這段以黃河、泰山為喻的誓言。後來「海誓山盟」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將「河」換為「海」,同樣是指誓約如山海般堅固持久,...
奴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人使役而不能自由的人。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及農商工賈,廝役奴隸,釣魚屠肉,飯牛牧羊,皆有先達,可為師表。」《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你也算得一方之主,為什麼要聽那陸賊的指揮?不是甘心做他的奴隸嗎?」
附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附屬於某物而存在的。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荀況禮智,宋玉風釣,錫名號,與詩畫境,六義附庸,蔚成大國。」
素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漢代春秋公羊家以為孔子身雖無位,而修春秋以制明王之法,故稱孔子為「素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自風姓,暨於孔氏,玄聖創典,素王述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