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6.09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家庭星座(family_constell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e Bronia Grunwald & Floy Childers Pepprr (2002). 班級經營與兒童輔導(曾端真、曾玲珉譯)。台北市:天馬文化。(原著出版於1998)p.75-76
成就動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會高成就動機者的言談、舉止、思考等方式。(三)確實向學生張示在學習、工作中可有何收穫。(四)確認班級共識下的酬賞符合學生期望,且評量應有一套明確標準。(五)教導學生達到目標後,會增加自我重視感,且亦增加他人對自己的敬重。(六)假如學生已多次失敗經驗,則應改以較小目標作為規劃。戴強斯(DeCharms)發現貧窮少數民族在學習上常易產生習得無助感,針對教師如何幫助習得無助之學生,戴強斯提出以下建議:(一)幫助學生了解自身長處與短處,訂定切實之目標。(二)擬定具體行動目標,且協助學生達成。(三)教導學生如何決定何時完成其所...
課程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校文化等層面。總之,課程領導的基本理念,在於發揮領導的力量,有效的進行課程與教學設計,並落實到實際的班級教學上,以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為依歸。校長在整個學校課程領導扮演著推動者的角色,教師亦居於核心者的地位,所以校長與教師的良性互動,應該是課程領導成效的關鍵所在。因此,課程領導的有效實施,必須築基於學校的組織和管理的革新,以及塑造革新的文化和專業成長社群的基礎之上,方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課程領導英文關鍵字:curriculum leadership 參考資料吳清山、林天祐/著。教育小辭書,頁170-171...
學生自治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自治組織,一類為活動組織。 1.自治組織(1)班會為學生自治的基本組織單位,由各班各自組成,以各該班級的學生為會員,在導師指導之下處理各班自治事宜。(2)校會即全校自治會之簡稱,全校各班級的班會會員,均為校會的成員。 2.活動組織達成自我學習的目標。 種類學生自治活動大約可分為下列四類:1.自律性活動屬於學生行為自我管理的活動,如提倡學生秩序及整潔等活動、設立學生法庭仲裁同儕糾紛、設言論廣場或意見箱搜集同學意見、召開學生自治檢討會等。2.服務性活...
教師知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dagogical knowledge):指各學科均適用的教學原則與策略,如教學原理、教育心理學、班級經營、發問技巧、教師管理等。3.課程知識(curriculum knowledge):指教師對整體教學方案的理解。教師本身要瞭解任教科目的課程發展,並且能掌握課程間橫向面及縱向面的安排,也就是教師具有設計、組織與銜接課程的基本知識。4.學科教學知識(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學科教學知識即教師為進行特定學科的教學,融合學科知識與一般教學知識。指教師針對不同學科內容,將自己任教學科知...
討論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括以下幾種:團體討論、小組討論、腦力激盪、角色扮演、辯論式討論、對話式討論、座談會等。一般而言,在班級團體情境中,團體討論、小組討論是最常被使用的討論法。(林朝鳳,1996;施立菁,2003) 影響因素1.人數多寡,約以五至八人最為理想。2.座位安排,以圍成圓圈,彼此能看到和聽到的方式安排較佳。3.成員組合,高同質性團體容易因為彼此特質相近,而營造強烈的討論氣氛;而異質性團體,則有較佳的討論成效。4.團體凝聚力,高凝聚力的團體較容易遵守團體的規範。5.溝通型態,可分為分散式的溝通網和中心式的溝通網。6.討論技巧,成功的...
奧蘇貝爾(Ausubel)直接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奧蘇貝爾(Ausubel)直接教學(direct instruction)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Ausubel)以教師中心教學為其主張,包括兩大概念:針對教師應如何教,奧蘇貝爾認為以講解式教學為佳;而學生應如何學,澳蘇貝爾則提倡意義學習。(註1)講解式教學(expository teaching)係指教師教學時根據預先訂定之教學目標,預先計畫好學生應學習之知識及技能等直接教導學生,過程不強調學生自行探索組織知識的部分,因此又稱為直接教學(direct instruction)。 直接教學三原則一、意義學習的產生直接教學主要透過講解的方式進行,而其目的是使學生對所學習之教材產生意義學習。意義...
和諧溝通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點其理論所倡導的是一個和諧正向而有效的溝通模式,用真誠與和諧的心態與學生交換理性的訊息,以此來增進班級的氣氛與融洽,更要避免因為標籤效應導致學生遭到不平等的待遇,也就是說在經營班級的時候,應採取對事不對人的態度,應該對其行為給予訓誡,而不是因為人犯錯而斥責,這兩者對於學生心靈之發展將產生極大的不同,就連讚賞的時候,也是如此,要以鑑賞式的讚賞,而非對於其人格的評論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用打掃作為勉勵的話,當以你打掃的真乾淨取代你真棒,兩者看似沒差,實際上...
變得退縮或似乎只能接受任何結果發生在他們身上時的狀況,就會產生學習無助感。在教育的情境上,教師應強調班級內的學習成果是繫於個人的努力,因為可以讓學生比較願意為學習成果而付出,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努力獲得應有的成功和鼓勵。若學生在學校長期感覺個人的努力無法影響學習的結果,認為失敗是因為不可控制、穩定的因素(我很笨或太難了),個人的行為是與結果無關的,因而失去努力的動機。長期的失敗已經讓他們覺得再怎麼努力也一樣,無法改變學習的結果,進而放棄學習了。學習無助感是一種對人己與對世事的消極絕望心態,對人類而言,這通常...
經驗學習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ntial Learning Cycle;ELC 參考資料陳雅惠著。運用探索教育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班級凝聚力之行動研究,2012年,頁19-20,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