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殫精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正〈示季子懋修書〉:「晝作夜思,殫精畢力,幸而藝成。」 02.清.薛福成〈應詔陳言疏〉:「飭下海大吏,薦舉輪船將才,其尤異者不次拔擢,俾天下知功名之路,相率研求,殫精畢力,以備干城之用。」 參考詞語︰殫心竭慮注音︰ㄉㄢ ㄒ|ㄣ ㄐ|ㄝˊ ㄌㄩˋ漢語拼音︰dān xīn jié lǜ釋義︰竭盡心智思慮。見「殫精竭慮」條。 01.《清史稿.卷三七○.宗室耆英列傳》:「二十六年,京察,以殫心竭慮坐鎮海,被議敘。」 參考詞語︰殫智畢精注音︰ㄉㄢ ㄓˋ ㄅ|ˋ ㄐ|ㄥ漢語拼音︰dān zhì bì jīng釋義︰竭盡心智與精力。見「殫精竭慮」條。 01.清.梁章鉅《浪跡叢談.卷五.科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說。《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唐.杜甫〈上後園山腳〉詩:「勿謂地無,劣於山有陰。」
義無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訴巴蜀人民唐蒙的舉動皆非皇上本意,並且懇切要求巴蜀官民了解和支持皇上開發西南夷的行動。檄文中提到:邊郡縣的士兵,聽到烽火高舉、燧煙點燃的消息,都張弓待射,馳馬進擊;扛著兵器,奔向戰場;汗流夾背,唯恐落後;即使身觸利刃,冒著被流箭射中的危險,也從沒想要回頭。就是因為他們一心只想著國家的危難,竭盡全力去履行臣民的義務。希望巴蜀百姓也能忠於朝廷,將國家的事視為自己的事。後來此篇文告原文中的「義不反顧」演變成「義無反顧」這句成語,用來指本著正義,勇往直前,絕不退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開拓。通「闢」。《詩經.大雅.江漢》:「式辟四方,徹我土。」《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邊民族的總稱。《左傳.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遷移、逃亡。如:「播遷」。《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贊曰》:「獻生不辰,身播國屯。」唐.章懷太子.注:「播,遷也。」《金史.卷二八.禮志一》:「宣宗南播,宇日蹙。」
一籌莫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狀〉:「奈何玩習苟且,憂其急而妄動,幸其緩而自寬,急則匆匆……緩則一籌不畫,自始至終墮虜狡謀,至今以場之憂上勤宵旰,執事者失策甚矣!」 參考詞語︰半籌不納注音︰ㄅㄢˋ ㄔㄡˊ ㄅㄨˋ ㄋㄚˋ漢語拼音︰bàn chóu bù nà釋義︰猶「一籌莫展」。見「一籌莫展」條。 01.元.朱凱《昊天塔.第二折》:「覷敵軍似耍,耍,萬騎交馳,兩軍相見,喒手裡半籌不納。」 02.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一折》:「往常時,我習武藝學兵法,到如今半籌也不納。」 參考詞語︰半籌不展注音︰ㄅㄢˋ ㄔㄡˊ ㄅㄨˋ ㄓㄢˇ漢語拼音︰bàn chóu bù zhǎn釋義︰猶「一籌莫展」。見「一籌莫展」條。 01....
投筆從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東觀漢記.卷一六.班超列傳》載,東漢時,班超因家境貧困,只好為官府抄寫書籍,賺取微薄薪水,以供養母親,貼補家用。有一天,他做得有些厭煩,便停止抄寫,將筆擱置於一旁,嘆息說:「大丈夫應效法傅介子、張騫等人,立功邊,保家衛國,怎能長久從事文書工作,將生命耗費在筆硯之間呢?」於是決定從軍報效國家。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投筆從戎」,用來指棄文從軍,以衛國立功。
赴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張應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將士保衛土,他說:「對於能固守城池及戰勝敵人者,要給予爵位以示獎賞;對於能攻陷敵方城池者,要贈予所得的財貨以增加他的財富與權勢。唯有如此,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後來「赴湯蹈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但也有學者以為,「赴湯蹈火」一語應源自《傅子》。據載,東漢末年豪強四起,劉表佔領了荊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韓嵩對劉表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會堅守節操,為達使命而不顧艱難危險。這裡的「赴湯蹈火...
朝令夕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收藏、隱藏。 (2) 繇役:舊時官府指派成年男子義務性的勞役,包括修城、鋪路、防衛鄉里、戍守邊等工作。繇,音|ㄠˊ,通「徭」,勞役。 (3) 亡:音ㄨˊ,同「無」。沒有。 (4) 送往迎來:形容人忙著應酬的情形。見「送往迎來」。 (5) 被:音ㄅㄟˋ,蒙受、遭遇。 (6) 賦斂:征收賦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