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引而不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開弓弦而不射箭。語出《孟子.盡心上》:「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後用以比喻善於啟發誘導,使其跟從學習,或準備妥當,伺機而行動。明.焦竑《玉堂叢語.卷一.文學》:「李西涯問康齋以『下學上達』之義。康齋曰:『未論上達之妙,且言下學。』其言引而不發,至言也。」清.薛福成〈論俄羅斯立國之勢〉:「沉機觀變,引而不發。」
易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換主人。亦指朝代改換。如:「由於隋煬帝荒淫無道,立國不到四十年的江山就易主了。」
心理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計畫的運用宣傳及其他方法,從精神意志上去制勝敵人的一種戰術。其目的在影響敵人、友邦、中立國人士、以及敵人控制下的群眾意見、情緒、態度及行為,以促成國家目標及使命的完成。
譚嗣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術思想。興趣廣博,行動不羈,好與人辯。在仁學方面,受到墨子的影響很大。鑽研莊子之後,認為中國自有其立國之道,對西學思想微不足道。  譚嗣同為學最初是桐城古文,後來特別喜好魏晉人的駢文,反對唐宋以後的古文。譚嗣同作治言一文,認為西洋各國的政治制度出於中國墨學,並主張振興中國的物質科學,因而走遍中國遊歷各地。而後閱覽群書之後,特別強調孟子和黃宗羲的民本觀念,同時認識到中國若單是講求船堅炮彈,而不模仿西洋的政治制度,則足以滅中國,因而提出反對君主專制、綱倫名教,極力排滿,反靜儉而主動求通,得到日新變法的論證。他認為要挽救中國...
漢高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三代的王室和諸侯都是世襲的,各國官僚也以世襲貴族為主,戰國以後不斷有平民出身的大臣湧現,但像西漢立國時那樣,君臣將相均為平民出身則是前所未有的,而以前延續了數千年的世襲貴族則終於灰飛煙滅,不知所蹤矣。劉邦在打天下和治天下的正確決策均出自於謀臣,但劉邦是這些決策的最後核定者。最為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王朝的開 國之 君,加上上述的諸多“第一”,劉邦的影響之排名在中國帝王中居前10,在世界帝王中居前60並不為過。
國立中壢高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級商業職業學校。1971年(民國60年):綜合商業科與會計統計科設立。1977年(民國66年):成立國立臺北商專附設空中商專中壢教學輔導處。1985年(民國74年):國際貿易科設立;校刊壢商校訊半月刊創刊。1988年(民國77年):資料處理科設立。1989年(民國78年):商業經營科設立。2000年(民國89年):校制改制,定名國立中壢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交通資訊自行開車 中山高→新屋交流道下(往中壢方向)→民族路→左轉環西路→右轉民權路→右轉三光路→中壢高商(後門)。中山高→新屋交流道下(往中壢方向)→民族路→看到新...
米食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達推廣成效。(八)積極辦理報章雜誌、廣播、電視、電腦電子看板及捷運站媒體廣告,擴大宣導國產米食。建立國人對米食營養與健康的正確觀念,培養以米飯為主食的均衡營養膳食習慣,並加強教育消費大眾對國產米的認知與選購信心,激發其「愛鄉、愛土、愛咱農產品」情懷,穩定食米消費,維護農民收益及生態平衡,為米食推廣工作的主要目標,短期內雖無法以數據量化方式驟現成效,惟對維護傳統米食文化,具有傳承的時代意義,因此本項工作仍將長遠且持續性的推動辦理。
古公亶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文王的祖父。初居邠,為避狄人侵擾,遷於岐山之下,邠人皆追隨,乃於其地立國,國號周。武王時,尊稱為太王。
茅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作秘書。1926年3月,“中山艦事件”後,茅盾返滬。1926年底,北伐軍佔領武漢,成立國民政府。茅盾赴武漢,先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教官;1927年春,出任漢口《民國日報》主編。從4月至7月間,爲該刊撰寫社論、述評30餘篇。 7月,汪精衛組織“分共會議”,公開叛變革命,茅盾撤離武漢,準備參加南昌起義,抵九江後因路途阻塞,經牯嶺回上海。這時,又遭國民黨反動派通緝。從此,他以茅盾爲筆名,開始創作和其他文學活動。1927年9月,發表《幻滅》,至1928年6月,又先後完成《動搖》、《追求》──即三部曲《蝕》的...
溥天同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二知其款曲,訊問周至,咸稱神明。 〔注解〕 (1) 禹:夏代開國之君。相傳因治水有功,得舜讓位,立國為夏。 (2) 防風:即防風氏。夏之諸侯,生卒年不詳。禹平定天下,大會諸侯於塗山,防風氏違命遲到,禹殺之。 (3) 大戮:殺死、處死且陳屍示眾。 (4) 溥天:同「普天」,全天下的意思。溥,音ㄆㄨ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