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立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國家的名號。《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曹操篡奪獻帝的,立國號曰『魏』;劉先主圖興復漢室,立國號曰『蜀』;孫權自興兵荊州,立國號曰『吳』」。
  〔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圖書總目〕,江蘇省立圖書館編。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前身為繆荃孫等人所創辦的江南圖書館,蒐有錢塘丁氏八千卷樓、武昌范氏木犀香館舊藏之籍。民國以來,又增桃源宋氏藏書,並陸續購置新書,接受捐贈。先後有〔江南圖書館善本書目〕、〔江南圖書館書目〕、〔覆校善本書目〕等。後因部分易得之本及學校用書,調撥通俗教育館,故原編目錄多與存書不符,且又有新增之書而目尚未著錄者。1927年夏,柳詒徵任館長,聘范希曾、汪汝燮,編定館存書目,並屬趙鴻謙整理續提善本。范氏成經史別集目若干冊後病殂,又以王煥鑣繼之,並成普通書全目及善本合目。柳諸徵以館藏岐分兩目,不便檢尋,且叢書返到,恆有異同,宜彙載之,以...
立國父紀念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成立於民國六十一年(1972)五月十六日。展演場地分:第七展覽室約一百六十坪,中山畫廊北室約一百坪,中山畫廊南室約一百二十七坪,二樓東廊約四十坪,二樓西廊約四十坪,演講廳可容納二百個座位,常用來表演舞蹈的大會堂可容納二千五百八十個座位。該館為紀念 國父孫中山先生對中國的偉大貢獻而建立。館內經常舉辦個人或團體美術聯展。大會堂可供大型演藝活動,是臺北市重要文藝活動場所。該館位在臺北市仁愛路四段505號。
  國立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市仁愛路四段五○五號,係海內同胞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獻建的社教機構。該館興建委員會於民國五十三年(1964)十一月十二日成立,次年國父誕辰紀念日恭請先總統蔣中正主持奠基典禮,國內外來賓千餘人參與盛典。民國五十七年三月十二日建館工程正式開工,至六十一年五月十六日主體工程完成,舉行落成典禮,由國父紀念館興建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雲五向政府呈獻,前總統嚴家淦先生當時以副總統兼行政院長身分代表接受。初期該館隸屬於臺北市政府;迨民國七十五年行政院核定自該年七月一日起改隸教育部,更名為國立國父紀念館,並將陽明山中山樓納入該館管理,俾紀念 國父一生救國救民的豐功偉業,並進一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站。如:「站立」、「立正」、「立定」、「頂天立地」。
制定、訂定。如:「立法」、「立案」、「立憲」。
建樹、成就。如:「立威」、「立言」、「立德」、「立功」、「三十而立」。
存在、生存。如:「自立」、「獨立」、「勢不兩立」。
馬上、即刻。如:「立即」、「立刻」。
設置。如:「私立」、「公立」、「設立」、「創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美國」、「國際」、「中華民國」。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地區。如:「水鄉澤國」。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孜孜不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曰:「俞。師汝昌言。」 〔注解〕 (1) 禹:夏代開國之君,生卒年不詳。因治洪水有功,得舜禪讓,立國為夏。亦稱為「大禹」、「夏禹」。 (2) 思:語詞。無義。 (3) 孜孜:勤勉不懈。孜,音ㄗ。 ◎2《書經.君陳》昔周公師保萬民,民懷其德。往慎乃司,茲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訓,惟民其乂。我聞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爾尚式時周公之猷訓,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凡人未見聖,若不克見;既見聖,亦不克由聖。爾其戒哉!爾惟風,下民惟草。圖厥政,莫或不艱。有廢有興,出入自爾師虞,庶言同則繹。」
草菅人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賈誼是漢文帝時著名的文人,曾被派往長沙做長沙王的老師,後來又被召回京師,任命為梁懷王的老師。梁懷王劉揖是漢文帝的小兒子,漢文帝非常寵愛他,希望他能多讀書,所以請賈誼來教導他。但是賈誼認為,除了教皇子讀書外,最重要的是要教他做人的道理。他認為商朝、周朝之所以能長久立國,是因為所用來輔佐天子的,是相承的傳統與制度,然而秦朝就不是這樣了,他們所崇尚的是詭詐和刑罰,毫不注重謙虛和禮讓。假使像趙高那樣,教導胡亥的全是一些嚴刑酷法,那麼所學到的不是砍頭、割鼻子,就是誅殺三族的事情。所以胡亥今天才繼位,明天就射殺人。對於盡忠進諫的臣子,認為他們是蓄意毀謗;對於有深謀遠慮的臣子,認為他們在妖言惑眾。所以把殺人...
迎刃而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預是西晉時的著名大將,他的學識淵博,時人稱為「杜武庫」。據《晉書.卷三四.杜預列傳》載:蜀漢滅亡之後,孫吳偏安江東。於是晉武帝派杜預為「鎮南大將軍」,統軍攻打東吳。戰事進展得很順利,短短數日就攻占吳國許多城池,吳軍都督孫歆等人被俘。杜預想要趁勝追擊,但有官員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吳國立國已久,一下子很難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氾濫,行軍不易;加上天氣炎熱,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暫停進攻,等到冬天再說。但杜預舉出當年樂毅的濟西之戰為例,認為「我軍現在士氣旺盛,如果趁機伐吳,就像用刀劈開竹子一樣,只要劈開前面幾節,下面也會順著刀勢輕易地劈開了」。晉武帝接納了杜預的建議,繼續進攻吳國,果然節節順利...
一言九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合縱,是戰國時蘇秦倡導聯合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政策。 (3) 趙:戰國時七雄之一,與韓、魏分晉立國,都邯鄲,後為秦所滅。 (4) 毛先生:即毛遂,生卒年不詳。戰國時趙平原君的食客,初無表現,後自薦隨平原君至楚,與楚王定約立功。 (5)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6) 九鼎大呂:傳國寶器,比喻分量極重。九鼎,夏禹所鑄的九口大鼎,象徵九州。大呂,周廟大鐘。 (7) 三寸之舌:形容能言善道的口才。見「三寸不爛之舌」。 (8) 彊:音ㄑ|ㄤˊ,同「強」。
多元文化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展不同教學方式來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由於不是每人都相信多元文化的價值,有人認為過分強調族群,不容易建立國家認同。而且族群文化和語言過於複雜,不容易能夠在學校有限的課程中融入教學,難以對各個族群介紹的全面。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多元文化教育起源於1960美國掀起的族群改革運動,其訴求為反抗主流文化的霸權及制裁,要求正視多元文化問題,並解決制度壓迫及不均等等問題。 何為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種教育改革運動,透過持續不斷的課程改革和其他的教育改革途徑,除了教導學生熟悉並認同自身的文化,使且能夠自尊自信,亦培養學生了解與欣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