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8756 ms
共 27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生自古誰無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人生到頭終須一死,但應死得有價值。宋.文天祥〈過零丁洋〉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四一齣:「人生自古誰無死,嗟君此恨憑誰語。」
|
畫地自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自己設立界限,不求突破。如:「你的潛力尚未完全發揮,為何要畫地自限,安於現狀呢?」
|
逕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接行動而不顧他人。如:「他逕自進了房間,不理別人的叫喚。」也作「徑自」。
|
自食其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憑藉自己的力量養活自己。《聊齋志異.卷一一.黃英》:「自食其力不為貪,販花為業不為俗。」《東周列國志》第八六回:「又公族五世以上者,令自食其力,比於編氓。」
|
自知之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老子》第三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指能清楚的了解自身的能力、優缺點,即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宋.蘇軾〈與葉進叔書〉:「僕聞有自知之明者,乃所以知人。」
|
自投羅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落入他人圈套或自取禍害。《三俠五義》第五五回:「不想目下展熊飛自投羅網,已被擒獲。」《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之不知就裡,自投羅網,有天揚揚得意的又踱到他家裡去,被潘書辦騙到後房裡捆打了一頓。」
|
本我自我超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心理動力學中,本我、自我與超我是 由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之結構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佛洛伊德提出相關概念,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本我」(完全潛意 識)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本我本我(英文:id)是在潛意識型態下的思想,(拉丁字為「it」,原德文字則為「Es」)代表思緒的原始程式——人最為原始的、屬滿足本能衝動的欲望,如...
|
神態自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情態度從容不迫,一如平常的樣子。如:「看他一副神態自若的樣子,真叫人又羨慕又嫉妒。」也作「神態自如」。
|
自娛娛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僅自我取樂,同時也使別人愉快。如:「他與賓朋相會,常鼓琴、吹簫自娛娛人。」
|
順其自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著事物本來性質自然發展。如:「這件事只能順其自然,聽天由命了!」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