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昆蟲綱雙翅目蚋科蚊類的通稱。體長一至五公釐,褐色或黑色。頭小,足短,胸背隆起,觸角粗短,翼透明。吸食人畜血液。幼蟲則生活在水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昆蟲綱膜翅目蜂類的泛稱。共含六科,約一萬二千多種。體長約一至三公分,會飛,多有毒刺,能蜇人,常群居一起。較常見的有蜜蜂、黃蜂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傳說中的無角龍。《說文解字.部》:「虯,龍無角者。」《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駟素虯而馳騁兮,乘翠雲而相佯。」唐.白居易〈折劍頭〉詩:「疑是斬鯨鯢,不然刺蛟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外形似龍而無角。建築或工藝品上常用此形狀做為裝飾。《說文解字.部》:「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或云無角曰螭。」《楚辭.屈原.九歌.河伯》:「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蟲。《說文解字.部》:「蚩,蟲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倍足綱。全身由許多環節構成,多腳,頭生有一對觸鬚。《說文解字.部》:「蠲,馬蠲也。」也稱為「馬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植物或礦物所分泌的油質,不溶於水,易熔化,具可塑性,可用來防水或製作蠟燭。如:「蜂蠟」、「石蠟」。
2.蠟燭。唐.皮日休〈春夕酒醒〉詩:「夜半醒來紅蠟短,一枝寒淚作珊瑚。」
以蠟塗抹。《晉書.卷四九.阮籍傳》:「或有詣阮,正見自蠟屐,因自歎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唐.劉禹錫〈送僧仲剬東遊兼寄呈靈澈上人〉詩:「講罷同尋相鶴經,閒來共蠟登山屐。」
淡黃似蠟的顏色。如:「蠟梅」、「蠟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大的蛤蜊。《國語.晉語九》:「雀入于海為蛤,雉入于淮為蜃。」三國吳.韋昭.注:「小曰蛤,大曰蜃。皆介物,蚌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足動物變形的第一對腳,尖端分兩歧,像鉗子能開能合,可以用來取食或自衛。《荀子.勸學》:「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晉書.卷四九.畢卓傳》:「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飛。《說文解字.部》:「翾,小飛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