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3.74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目無全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年,分卸過幾千頭牛,卻仍然像剛磨利的刀,一點損傷都沒有。那是因為我拿的是一把沒有厚度的刀,進入牛的複雜組織,在經絡血脈的空隙中,到處遊走,可以揮灑自如,還覺得很寬綽而有餘地。所以十九年來,都不必換刀。雖然如此,每次遇到筋骨支錯聚結、難於處理的地方,我仍然會集中注意力,小心謹慎地用刀,等挑開關鍵處,牛的骨肉一下子都分開了,就像土塊堆積在地面上一樣,「ㄏㄨㄚˋ」的一聲,牛就解好了。這時候,我拿著刀站在分卸完畢的牛肉面前,東看看西看看,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然後才會把刀擦拭乾淨,收藏起來。在這則寓言中,莊子用牛的組織來比喻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想在糾結難分的人情世故中不受傷害,得擁有一把用智慧錘鍊出...
千頭萬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事情頭緒繁多、複雜。[例]這件事千頭萬緒,真不知從何處開始著手。
一言難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非常複雜,無法在倉卒間用簡單的話把它說得清楚。《水滸傳》第一五回:「我們有一年多不去那裡打魚。如今泊子裡把住了,絕了我們衣飯,因此一言難盡。」《老殘遊記》第五回:「老殘道:『此地有山,有水,也種稻,也種麥,與江南何異?』那人歎口氣道:『一言難盡!』就不往下說了。」也作「一言難罄」。
訊息處理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動,以吸收並運用知識的歷程,如下圖:由圖可以看出,訊息處理學習論主張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內在活動歷程。個體在覺察外界環境刺激並將之作為訊息來處理時,雖然未必都會經過全程,但要產生持久有效的學習,基本上必須經過感官收錄(sensory register)、注意(attention)、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 or working memory)、複習(rehearsal)、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等階段。其中感官收錄是指個體憑視、聽、嗅、味等感覺器官對外界刺激的感應...
本我自我超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人格的執行者。另一易混淆的概念是自性(self),則包括無意識。心理學上關於本我的研究的方法上十分複雜,並常牽涉到哲學中的形上學。 超我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份。在佛洛伊德的學說中,超我是父親形象與文化規範的符號內化,由於對客體的衝突,超我傾 向於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而對「自我」帶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運作,維持個體的道德感、迴避禁忌。 超我的形成發生在戀母情結的崩解時期,是一種對父親形象的內化認同,由於小男孩無法成功地維持母親成為其...
投機取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機械的人,必定要了解相關的事,人的心中一有了這些事,就會存有機心。一有機心,就難以純淨。心神一複雜,離道的境界就遠了。你以為我不知道槔這種器具嗎?我是覺得用這種機械來做事,實在羞恥!」子貢聽到老丈這麼說,覺得很慚愧。後來他的學生問起這件事,子貢說:「一個人若是去追求功利機巧,就會忘掉他受於自然的本心。」莊子所使用的「功利機巧」說法,可能就是後來「投機取巧」的典源。
編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所偏失。5.利用現有之增強呈現方式,選擇個體所作之有效反應加以增強,並藉著控制變項來促使個體做出更複雜、精密之反應。6.設法使先前學過之術語或事實,能間歇的出現在後來之戲目中,並加強複雜程度;換言之,讓學過之教材內容一直保持生動。 優點與限制1.優點:(1)補救班級教學的缺點。(2)提高學習效果。(3)減少學習挫折。(4)易於診斷學習困難。(5)改進教育品質。2.限制:(1)不易普遍推行。(2)課程編制困難。(3)情意陶冶不易達成。(4)教育理念...
認知能力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認知能力的定義2 二、認知能力的內涵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一、認知能力的定義張春興(1989)在《張氏心理學辭典》中指出,認知(cognition)為個體經由意識活動對事物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認知的涵義廣泛,舉凡知覺、記憶、想像、辦認、思考、推理、判斷、創造等複雜的心理活動均屬之;個體知識獲得的歷程,及個體在生活環境中究竟如何獲知,知之後在必要時又如何用知。認知發展是除了智力發展之外(狹義的定義),泛指一切認知行為的發展。 二、認知能力的內涵1.知覺(perception):指個體以生理為基礎的感官獲得...
環境負載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快。然而負載力並非單指某一環境對於單一物種的承載能力,而是包括該地區所擁有的動、植物,以及其所構成的複雜食物鏈;若生物總量在承載量以內,則生物總數會逐漸上升至環境能夠承載的邊界。當生物消耗的能量終於超過環境所能提供的能量極限時,生物所需的糧食開始不足,食物鏈中的物種便會開始產生連動性的消長,如此便會產生環境自然調整生物數量的現象。(註1) 理論模型單純理論將環境負載力對生物總數成長的速度的調整模式可分為三類:, 1. 瞬時調整是指當一地生物不斷成長,而超越環境負載力時,超越承載總量外的生物都將因為缺乏食物而死亡或遷移出去...
紮根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智弘,2002)。  紮根理論是一種具社會批判的研究方法,為一種質性研究,並為社會現象提供一種豐碩而複雜的詮釋基模。所謂「紮根」,即是研究者先對一未知領域感興趣,並經由系統化方式蒐集資料,並以資料為本,將零星的資料歸納、整理、分析、詮釋,而聚焦形成理論(陳昺麟,2001)。 使用程序  紮根理論的研究程序一般可以分成五階段、九步驟,其步驟嚴謹且具系統性,以下將做詳細的說明(Pandit,1996):研究設計:文獻探討(提高先備知識)、立意取樣。蒐集資料:設計嚴謹的資料蒐集方法(建立研究資料庫,例如:參與觀察、晤談技術、文...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