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誅地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戮,殺。「天地誅戮」即「天誅地滅」。見「天誅地滅」條。 01.《水滸傳.第八○回》:「某等淹留大貴人在此,並無異心。若有瞞昧,天地誅戮。」
言行舉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和行為。如:「瞧他的言行舉止,顯然出自富貴人家。」
韓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朝元豐年間追封為「昌黎伯」。韓愈善寫墓誌銘,是時「長安中爭為碑誌,若市買然。」。韓愈文名日盛,達官貴人常求其為先人撰墓誌銘,潤筆甚高,韓愈亦來者不拒。司馬光《顏樂亭頌》一文指出,韓愈「好悅人以銘志,而受其金」。韓愈寫一篇《謝許受王用男人事物狀》,潤筆費用是「受馬一匹,並鞍、銜及白玉腰帶一條」。《謝許受韓弘物狀》記載曾收得韓弘致贈的「絹五百匹」,相當於四百貫錢,而時韓愈一個月的薪水只有二十五貫錢,當官反成副業。部分「諛墓」之作,在當時頗受譏斥。其友劉叉甚覺眼紅,取其黃金數斤而去,云:「此諛墓中人得耳,不若與劉君為壽。」元...
一無所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居易是中唐的著名詩人,他的詩作以平易近人,老嫗(ㄩˋ)能解著稱,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由盛轉衰,王公貴族朱門酒肉,一般百姓生活卻十分困頓,造成許多社會不公平的現象,這些都成為白居易以詩諷諫的題材。在這首〈悲哉行〉中,白居易先寫儒者為學的辛苦與貧困,經常要等到垂垂老矣才能飛黃騰達;次寫富貴人家的子弟不事學問生產,年紀輕輕就能承襲爵位,每日與人飲酒作樂,縱情聲色之間,除了荒嬉娛樂之事,其餘的事都不知道。詩句雖然淺白易懂,但悲痛諷喻之情,躍然紙上,足堪發人深省。後來「一無所知」這句成語 ,可能就從詩中「其餘一無知」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什麼也不知道。
季布一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諾千金」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一○○.季布欒布列傳.季布》楚人曹丘生1>,辯士,數2>招權顧3>金錢,事貴人趙同4>等,與竇長君5>善。季布6>聞之,寄書諫7>竇長君曰:「吾聞曹丘生非長者,勿與通8>。」及曹丘生歸,欲得書請季布。竇長君曰:「季將軍不說9>足下,足下無往。」固請書,遂行。使人先發書,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諺曰:『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足下何以得此聲於梁楚閒哉?且僕楚人,足下亦楚人也。僕游揚10>足下之名於天下,顧不重邪?何足下距11>僕之深也!」季布迺大說,引入,留數月,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聞者,曹丘揚之也。 〔...
深居罕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深居簡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西元768∼824),字退之,通六經百家之學,創作頗多;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思想。唐代由於佛教鼎盛。因此,當時的文人及達官貴人,多與僧侶往來,互贈詩文。〈送浮屠文暢師序〉就是韓愈贈予僧侶文暢的文章。文中表達了他一貫擁護儒家仁義道統的立場。他認為:在天下未教化之初,人民和禽獸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後來聖人出現,治理天下,因為施行仁義和禮樂刑政,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也正因為仁道,才能世世代代相傳而固守著傳統的文化,就像鳥兒,一低頭就是要覓食;一抬頭,就會環顧四方;野獸們藏身在隱僻的深山,很少出來活動。這都是因為害怕其他的動物會傷害自己,因而時時提高警覺...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君煉丹永壽考。 夏冰歌  出自玄泉杳杳之深井,汲在朱明赫赫之炎辰。  九天含露未銷鑠,閶闔初開賜貴人。碎如墜瓊方截璐,  粉壁生寒象筵布。玉壺紈扇亦玲瓏,座有麗人色俱素。  咫尺炎涼變四時,出門焦灼君詎知。肥羊甘醴心悶悶,  飲此瑩然何所思。當念闌幹鑿者苦,臘月深井汗如雨。 黿頭山神女歌  黿頭之山,直上洞庭連青天。蒼蒼煙樹閉古廟,  中有蛾眉成水仙。水府沉沉行路絕,蛟龍出沒無時節。  魂同魍魎潛太陰,身與空山長不滅。東晉永和今幾代,  雲發素顏猶盼睞。陰深靈氣靜凝美,的礫龍綃雜瓊珮。  山精木魅不敢親,昏明想像如有...
強食弱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弱肉強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由於佛教鼎盛,因此當時的文人及達官貴人,多與僧侶往來,互贈詩文。〈送浮屠文暢師序〉就是韓愈贈予僧文暢的文章。文中表達了他一貫擁護儒家仁義道統的立場。他認為:在天下未教化之初,人民和禽獸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後來聖人出現,治理天下,因為施行仁義和禮樂刑政,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也正因為仁道,才能世世代代相傳而固守著傳統的文化,就像鳥兒,一低頭就是要覓食;一抬頭,就會環顧四方。野獸們大多藏身在隱僻的深山,很少出來活動。這都是因為害怕其他的動物會傷害自己,因而時時提高警覺,但是這樣的小心翼翼,仍然無法擺脫弱者被強者欺凌的危險,弱者之肉,就是強者的食物。現今...
膏粱子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貴人家的子弟,只知飽食,不理世務。《三國演義》第九二回:「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也作「膏粱之子」。
發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起、得志、顯達。[例]他因工作勤奮,又有貴人相助而得以發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