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6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約而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載,漢武帝時,朝中兩位大臣嚴安和徐樂上書,文中對秦朝的滅亡有所評論。他們認為秦始皇在取得政權後,不但沒有體恤民情,予民休息,反而好大喜功,不斷發動戰爭,造成社會更加不安定,賦稅更加的沉重,民不聊生,屍骨遍地。於是在秦始皇死後,天下群雄並起,紛紛領兵抗秦。而這些豪傑之士其實原只是一般的平凡百姓,非王公貴族之後,沒有任何權勢,也沒有精良武器,這些人之所以「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是因為秦的苛政使民心思變,叛軍的勝利完全是時勢所趨。此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指沒有事先商量就一起行動,沒有事先約定就一起會合,後來「不約而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
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級、等次。如:「階層」、「經理層」、「上層社會」。
|
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英文關鍵字: horse 參考書目註1: 可愛世界(上)動物篇,賴景陽和朱耀沂審稿,國語日報雜誌社出版,1989,頁41-42。註2:大不列顛動物百科,Joyce pope著,明天國際圖書,2006,頁157。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9%A6%AC
|
貪贓枉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贓枉法」原作「貪贓壞法」。贓,指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財物。「貪贓枉法」表示為了貪圖非分之財,而做出違法犯紀之事。過去多用在官吏身上,指官吏為了收受賄賂,而破壞法律。古代的官員是社會上少數擁有地位和權力的人,如果他們品行不端,貪圖不義之財,濫用國家給予他們的權力,自然會對百姓造成極大的痛苦。例如所引典源,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誰想那兩個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便是指劉衙內的兩個兒子去陳州糶米,卻貪圖賄賂,中飽私囊,花天酒地,胡作非為,絲毫沒有盡到身為官員的責任。「貪贓枉法」後來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貪汙受賄,破壞法紀。
|
敷衍塞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事不認真澈底,只是應付表面,搪塞責任。[例]興建中的車站發生倒塌事件之後,承包廠商仍一再敷衍塞責,引起社會不滿。
|
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業性的教學規準。以下分別介紹: 普遍性的規準普遍性的教學規準,用來檢視平時教學內容、教學結果、教學社記的適切性。包括以下三項:1. 認知性:教學的認知性是指教學內容應合乎事實,且能經過其他人物、時空的驗證。2. 價值性:教學的價值性是指教學結果有其意義及道德作用。3. 自願性:教學的自願性指教學過程能合乎學生的學習意願與動機。 專業性的規準(註1.2)專業性的教學規準,用以評量教學目的、教學意圖、教學成效的完成標準。包括以下三項:1. 目的性:教學的目的性是指教學活動能達成預期學習結果。2. 釋明性:教學的釋明性是指教...
|
規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籌謀策劃。[例]這家建設公司將社區的道路規劃為人車分道,以確保行人的安全。
|
論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SBN 4-00-332021-2 楊伯峻,《論語和孟子》,中國古代文化史講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ISBN 7563339388 外部鏈接 論語 - 原文與今譯 論語中英文全譯 論語逐句自動播放 論語全文 以上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B%96%E8%AA%9E
|
多多益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們捐款給災民,當然是多多益善了! 參考書目<註1>成語故事插圖本,石光中編著,西北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註2>有趣的成語典故及應用,梁偉賢編著,文化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
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未成年的人。《說文解字.人部》:「僮,未冠也。」《左傳.哀公十一年》:「公為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殯。孔子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春秋左氏音義之六》:「八歲至十九歲為殤。」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