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9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對病用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對症下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子語類》一書載:宋儒朱熹的門人亞夫問何謂「克己復禮」,朱熹回答:現在的人只會說要克制私欲,嚴格要求自己,卻不去實踐禮義,於是失去準則,使得禮法大亂。聖人孔子就說得很明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用禮作為克制和實踐的標準,就是捉到病根,針對症狀開方用藥。後來「對症下藥」這句成語可能從這裡的「對證下藥」演變而出,用來指針對病症開方用藥。亦用來比喻針對癥結所在,做有效的處理。《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記載了一個實例,可以助我們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府吏兒尋和李延一起來找名醫華佗看病,他們兩個人都頭痛身體發燒,症狀相同。華佗...
|
無穴可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您有德於人,希望您忘了它。況且假託魏王的命令,奪取晉鄙的兵權以解救趙國,對趙國而言是有功,對魏國而言卻不可稱為忠臣。現在您竟驕傲的自以為有功,我認為您這種態度,實在不足取。」於是魏無忌立刻反省自責,彷彿羞愧得沒地方可以藏身,所以趙王再提及時,就辭謝了他的好意。後來「無地自容」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似若無所容者」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羞愧至極。
|
回心易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非真正汲取聖人話中真義。朱熹又說:人在一天裡,內心的私心意念可說是不曾中斷,但這些學者在百念之中,卻不曾放棄成見,也不曾改變自己的主觀態度,然後把聖人話語再仔細斟酌思量,以揣摩聖人所欲傳達的道理。朱熹話中,批評當時學者「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是批評他們雖然讀聖賢書,卻不知應該改變自己原有態度,扭轉既有主觀,真心實義地回頭思考聖人話語,以做出正確的理解。後來「回心轉意」演變為成語,用來指改變心意,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待我慢慢的勸化俺媳婦兒,待他有個回心轉意,再作區處。」
|
疑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猜疑。古典詩詞戲曲中為叶和韻腳常將二字顛倒使用。《董西廂》卷七:「似恁淒涼,何時是了?心頭暗暗疑猜。」《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浦郎自心裡疑猜:『老師父有甚麼詩,卻不肯就與我看,哄我想的慌。』」
|
拉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對於事情竭力而為,卻不能達成。如:「儘管他如何用心周旋,這件事到頭來還是拉了。」
|
擁兵玩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有軍隊卻不能將敵人消滅。《清史稿.卷三一四.策楞等傳》論曰:「策楞輩擁兵玩寇,其病正坐此。」
|
生不遇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時運不濟,遭遇坎坷。參見「生不逢辰」條。如:「他雖滿腹才華,卻不受重用,故常自嘆生不遇時。」
|
廣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廣東近二、三世紀的刺繡品而言。構圖繁而不亂,色彩富麗奪目,針步均勻,針法多變,紋理分明,比蘇繡工整,卻不如蘇繡自然。也稱為「粵繡」。
|
代李僵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李代桃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李代桃僵」原意是李樹代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出自樂府古辭〈雞鳴〉:「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殭。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大意是:桃樹生在露井邊,而李樹則生在桃樹旁邊。有蟲來咬桃樹根,結果李樹代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樹木都能以自身代替同伴枯死,患難與共,為什麼同胞兄弟卻不能像桃樹李樹一樣,顧念手足之情?這首樂府詩的作者借由李樹代桃樹死的這件事,用來諷刺兄弟間不能互助互愛。後來「李代桃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
對證用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對症下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子語類》一書載:宋儒朱熹的門人亞夫問何謂「克己復禮」,朱熹回答:現在的人只會說要克制私欲,嚴格要求自己,卻不去實踐禮義,於是失去準則,使得禮法大亂。聖人孔子就說得很明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用禮作為克制和實踐的標準,就是捉到病根,針對症狀開方用藥。後來「對症下藥」這句成語可能從這裡的「對證下藥」演變而出,用來指針對病症開方用藥。亦用來比喻針對癥結所在,做有效的處理。《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記載了一個實例,可以助我們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府吏兒尋和李延一起來找名醫華佗看病,他們兩個人都頭痛身體發燒,症狀相同。華佗...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