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07.15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弼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糾正過失。《晉書.卷三.武帝紀》:「然保氏特以諫諍為職,今之侍中、常侍實處此位。擇其能正色弼違匡救不逮者,以兼此選。」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隱》:「隱語之用,被於紀傳,大者興治濟身,其次弼違曉。」
捕影拿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倒景,覽觀縣圃,浮游蓬萊,耕耘五德,朝種暮穫,與山石無極,黃冶變化,堅冰淖溺,化色五倉之術者,皆姦人眾,挾左道,懷詐偽,以欺罔世主。聽其言,洋洋1>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2>如係風3>捕景4>,終不可得。是以明王距5>而不聽,聖人絕而不語。……」上善其言。 〔注解〕 (1) 洋洋:充滿的樣子。 (2) 盪盪:浮誇不實的樣子。 (3) 係風:縛住風。「係」通「繫」。 (4) 捕景:捕捉影子。「景」,「影」的初文。 (5) 距:抗、違。通「拒」。
老姦大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史之亂。 (2) 城府:比喻人的心機。 (3) 際:邊、畔。 (4) 甘言啗人:用甜言蜜語誘他人。啗,音ㄉㄢˋ,吃,比喻誘他人。 (5) 陰:暗中的。 (6) 術:計策。
踣不復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蹶不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漢劉向所撰《說苑》一書,記錄軼聞瑣事,雜以議論,以儒家思想為指歸,闡明國家興亡、政治得失之理,以為後世鑒戒。〈談叢〉這篇是各家名言彙編,其中「一噎之故,絕穀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本於《淮南子.脩務》:「今以為學者之有過而非學者,則是以一飽之故,絕穀不食;以一蹪之難,輟足不行。也。」大意是:現在因為有的學者有過錯就詆毀所有的學者,不再學習,就像一旦被飯噎到,便不再吃飯,跌了一跤,就畏縮不敢再向前走。這未免太糊塗了。後來「一蹶不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一遭受挫敗,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利以昏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說的:「利令智昏。」從司馬遷已引用這句俗語來看,「利令智昏」一語的起源相當早,就是用來形容受利慾迷,使得理智昏亂。
覺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醒悟已往的困或過失。《淮南子.要略》:「終身顛頓乎混溟之中,而不知覺寤乎昭明之術矣。」《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
動心驚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驚心動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驚心動魄」原作「動心驚魂」。晉代王嘉《拾遺記》裡記載這麼一則故事:古時候的越國國君想要滅掉吳國,於是派人到處收集奇珍異寶、美人和好吃而罕見的食物,進貢給吳國國君。其中有兩個美人,一名夷光,一名脩明,吳王特別喜愛,將她們安置在建築精緻,裝飾華麗的房間,然後用細珠串在一起作為門窗的簾子。隔著簾子偷偷窺視過她們的人,沒有人不是內心感受極深,引起很大震撼,都說她們是天上的仙女。漸漸地,受到迷的吳王,開始不理國家政事,到後來越國軍隊攻入王宮,他還抱著這兩個美女一起逃。後來「驚心動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內心感受極深,震撼很大。
群眾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眾在聚集時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其特徵為較缺乏理性、情緒高漲且易受煽動。如:「群眾心理很難掌握,所以群眾運動有時容易失控。」
伏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捨棄性命。《左傳.成公二年》:「臣,治煩去者也,是以伏死而爭。」《梁書.卷一四.列傳.江淹》:「士有一定之論,女有不易之行。信而見疑,貞而為戮,是以壯夫義士伏死而不顧者,此也。」
言簡意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言簡意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言簡意賅」原作「詞簡意備」,見於宋.張載《張子全書.卷六.義理》。張載,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服膺《易》、《禮》、《中庸》、孔孟之學,世稱橫渠先生。《張子全書》是集結其所有著作的總稱。其〈義理〉一篇中說明:人只要清楚明白心中所要堅守的正道,就不會被典籍載記所迷,即使孔孟的言論有紛雜錯亂的地方,也可以很清楚的掌握其意旨,不必經過太多思索就能改動紛錯的言辭,並刪除冗雜的文字,使得文辭變得簡潔扼要而意思卻很完備。後來「言簡意賅」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詞簡意備」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言辭簡單而意思完備。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