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讀者覺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合概念(an integrative conception of communication)批判過去將閱讀和寫作、讀者和作者涇渭分明的陳舊觀點(陳鳳如,2000),重新詮釋閱讀與寫作的歷程。基於社會互動模式的觀點來看讀者覺察,寫作歷程中除了寫作者本身外,「讀者」同時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準此觀點,Flower & Hayes(1980)在其寫作歷程模式中,就將「讀者」視為寫作者的長期記憶及寫作之社會情境脈絡的重要成份,寫作者應有機會對其真實的讀者寫作,才能有機會去了解讀者的需求。而 Flower(1994)更...
黑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卑為奴隸的黑種人。歐美諸國過去多將黑種人視為奴隸,並可自由買賣,十九世紀美國總統林肯主張禁止,引起南北戰爭,黑奴因此而得解放。
三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謂佛和阿羅漢所擁有的三種神通:(1)悉知一切眾生過去世的種種,稱為「宿命明」。(2)悉知一切眾生在未來世的生死狀況,稱為「天眼明」。(3)悟道、斷除一切煩惱所得的智慧,由此達到解脫,稱為「漏盡明」。《大智度論》卷二:「宿命、天眼、漏盡名為三明。」也作「三達」。
存在諮商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在諮商理論(Existential counseling)目錄1 基本假設2 諮商過程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基本假設自我知覺:人必須要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模式,並且了解自己的感受,因而對外在的環境做出適當的反映,也就是說人是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運用過去的經驗,以及未來的個人抱負及展望,發展自己的無限可能。人是獨特的:人皆是以自我為中心,但另一方面,人也離開不了群體生活中。因此及造就出人會感到有強烈的孤獨感,因為既要在社會中求生存,但卻也不能全然的仰賴其他人,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下,還必須發展出自己的一套原則,以及屬於自己的...
境與心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名普明王。其普明王白班足王,言:「願聽一日飯食沙門,頂禮三寶。」其班足王許之。一日時,普明王即依過去七佛法,請百法師,敷百高座,一日二時,講《般若波羅蜜》八千億偈竟,其第一法師為王即說偈,言:「……生老病死,輪轉無際。事與願違,憂悲為害。……」爾時,法師說此偈已,時普明王眷屬得法眼空,王自證得虛空等定,聞法悟解,還至天羅國班足王所眾中,即告九百九十九王,言:「就命時到,人人皆應誦過去七佛仁王,問《般若波羅蜜經》中偈句。」
馬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圈養馬匹的棚子。《紅樓夢》第六五回:「隆兒纔坐下,端起杯來,忽聽馬棚內鬧將起來。」《儒林外史》第五二回:「一個月洞門過去,卻是一個大院子,一個馬棚。」
力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名普明王。其普明王白班足王,言:「願聽一日飯食沙門,頂禮三寶。」其班足王許之。一日時,普明王即依過去七佛法,請百法師,敷百高座,一日二時,講《般若波羅蜜》八千億偈竟,其第一法師為王即說偈,言:「……生老病死,輪轉無際。事與願違,憂悲為害。……」爾時,法師說此偈已,時普明王眷屬得法眼空,王自證得虛空等定,聞法悟解,還至天羅國班足王所眾中,即告九百九十九王,言:「就命時到,人人皆應誦過去七佛仁王,問《般若波羅蜜經》中偈句。」
緬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遙想、回憶。如:「他常會呆坐在那兒,緬憶過去的種種事情。」
碴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嫌隙、芥蒂。如:「過去他們倆之間有碴兒。」
偷營劫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其不意偷襲敵人的軍營陣地。《三國演義》第一四回:「玄德驅兵殺將過去,紀靈大敗,退守淮陰河口,不敢交戰;只教軍士來偷營劫寨,皆被徐州兵殺敗。」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