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3.08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讀者覺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讀者覺察(audience awareness) 讀者覺察賀音(2011)提到,寫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設定讀者對象(target reader/potential reader),想像自己是讀者,設法尋求與讀者保持通的溝通關係,試圖達到讀者的期望、需求與意圖,達成有效的溝通,以利實現寫作目的一種覺察。寫作者心中有讀者,透過書寫符號寫作文章,與讀者共同建構並創造意義;透過作文產品,作者與讀者進行對話。Vygotsky(1986)將寫作稱為是「複雜的社會文化活動」,認為寫作是個人在家庭及社會關係中意義的探索、嘗試、創作與表...
滿面生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滿面春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風是一年之中最為和煦的風,不冷不熱,吹拂在臉上令人舒,所以笑容堆滿臉,這應當就是「滿面春風」這句成語的由來。古人詩句常引用這種情境,例如《全宋詩》中載錄了一首釋志南和尚的詩:「古木陰中繫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天來臨了,和風輕拂臉上,是何等愉悅!至於使用「滿面春風」一詞,則可從宋代陳與義的〈寓居劉倉廨中晚步過鄭倉臺上〉詩中看見,詩一開頭就說:「紗巾竹杖過荒陂,滿面春風二月時。」描述詩人在滿面春風的二月,外出散步的感受。陳與義用的是「滿面春風」的原義,後來這句成語多用來形容滿面笑容,心情喜悅或得意的情狀。有時也會和...
愁眉不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樣子,看到一個人心情的好或壞。例如:「眉飛色舞」、「眉開眼笑」、「吐氣揚眉」,雙眉分開上揚,可見心情快。如:「當他聽到自己通過考試的消息時,不禁眉飛色舞,喜形於色。」;而「橫眉豎目」、「愁眉不展」、「直眉瞪眼」,就是眉毛揪成一直線,皺著眉頭,表示表心情陰霾不開朗的樣子。如《西遊記》第九四回:「觀見那唐僧在國王左邊繡墩上坐著,愁眉不展,心存焦燥。」
凜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肅然起敬」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弟子中或有墮者,遠公1>曰:「桑榆之光2>,理無遠照;但願朝陽3>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詞色甚苦。高足4>之徒,皆肅然增敬5>。 〔注解〕 (1) 遠公:即釋慧遠。東晉高僧,西元334∼416。俗姓賈,雁門樓煩人。初學儒家、老、莊,二十一歲往太行恆山參見道安大師,聽講《般若經》,遂從而出家。後入廬山住東林寺,領眾修道。善於般若,並兼倡阿毗曇、戒律、禪法。因此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淨土,故後世淨土宗尊為初...
康莊之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康莊大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康莊大道」原作「康莊之衢」。稷下,是春秋時齊國都城臨淄的稷門。齊國曾在此設稷下學宮,招攬文學游士數千人,成為戰國時的學術中心。齊威王時,為嘉許聚集於稷下講學議論的文學游士:淳于髡、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騶奭等人,任命為列大夫,並且為他們建築高大的屋宅、平坦達的大路,倍受尊重、恩寵。後來「康莊大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四通八達的大路。亦用來比喻光明的前途。出現「康莊大道」的書證如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答聶文蔚》:「譬之驅車,既已由於康莊大道之中,或時橫斜迂曲者,乃馬性未調,銜勒不齊之故。」
淤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淤積停滯不能通。《福惠全書.卷一六.刑名部.人命下》:「中毒之屍無顯露痕跡,乃毒氣淤滯于內。」
旱天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名。廣東音樂,最早見於西元一九二一年丘鶴儔所編《弦歌必讀》,是揚琴家嚴老烈根據廣東戲曲的過場曲〈三寶佛〉中的其中一段〈三汲浪〉改編而成。原曲〈三汲浪〉的曲調平穩、低沉,改編成〈旱天雷〉後的樂曲變為活潑、歡快。本曲表達了天逢久旱,人們看到烏雲,聽到雷聲時所表現的喜悅心情。
內湖區內湖國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瑞光里、湖濱里、紫陽里。本校的教學品質由全校師生共同努力及家長大力支持,各項重大校務工作仍能有效順地推展。今後,本校將更致力於教學研究及環境改善工作,以提昇整體教育水準。 聯絡方式27970237 傳真:27991543 E-mail:403601@tp.edu.tw 校長楊進成 教務處教務主任楊玉霜教學組長雷佩穎 訓導處訓導主任廖啟森 總務處總務主任洪世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唓嗻」條。
厭勞喜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好逸惡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好逸惡勞」典源作「欲逸惡勞」。《呂氏春秋》是戰國時代秦相呂不韋與門下食客的集體著作。綜合九流百家,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賅,頗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卷五〈仲夏紀〉是說明音樂的功效、歷史及其重要性。共有五篇,其中〈適音〉篇說明音樂效能,在使人心平和,使欲望得到適當的發展,與治身治國的道理相通。文中認為:人有四種欲望,四種厭惡:希望長壽而憎惡夭折;希望平安而憎惡危險;想要榮華而憎惡恥辱;貪圖安逸而憎惡勞動。如果能讓四種欲望實現,四種厭惡消失,那麼生活必然能稱心如意,也就能長壽了。後來「好逸惡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