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16 ms
共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憎惡、不厭棄。《論語.憲問》:「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文選.嵇康.琴賦》:「永服御而不厭,信古今之所貴。」
|
患得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患得患失」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陽貨》子曰:「鄙夫1>可與事君2>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3>;既得之,患失之4>。苟患失之,無所不至5>矣。」 〔注解〕
(1) 鄙夫:人格卑陋的人。
(2) 事君:事奉君主。
(3) 患得之:害怕得不到。
(4) 患失之:害怕會失去。
(5) 無所不至:無所不用其極,比喻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見「無所不至」。
|
南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人君聽政之位居北,其面向南,故後指居人君之位。《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鄭於是不敢南面,楚失華夏則析公之為也。」《論語.雍也》:「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
託孤寄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指託付照拂孤幼的君王並委以君國政令的重任。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亦是窺見他靜定凝重處,故逆知其可以託孤寄命。」明.李贄〈與友朋書〉:「顧託孤寄命,有君子之。」
|
趙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不屑一顧。趙普每次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就回家閉門讀書,第二天總能想出辦法來。後來人們才知道他只看《論語》。臨死時對宋太宗道,臣有《論語》一冊,一半可用來助君打天下,一半可用來助君治天下。後人誤傳,說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ref>羅大經:《鶴林玉露》</ref>。趙普任相後,“獨斷政事,太祖疑其專恣,欲用薛居正、呂餘慶為相,普惡其與己同列,但令參...
|
變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禍起蕭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蕭牆是古代宮廷內當做門的屏風,何晏《論語集解》引鄭玄注︰「蕭之言肅也。牆謂屏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牆。」所以蕭牆用來比喻內部,災禍從蕭牆那樣近的地方引起,表示禍亂起於內部,而非外來。在《論語.季氏》篇中記載,由於季氏要攻打顓臾,所以輔佐季氏的子路和冉求來請教孔子的意見。孔子回答:「一個國家如果財富平均,人民就不虞匱乏;如果上下和睦,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之內沒有禍亂,就不會傾覆。如果他國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們,使他們來歸。他們來歸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如今你們兩人輔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國的人民,邦國分裂瓦解,無法保全,反而...
|
前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前所說的話。《論語.陽貨》:「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紅樓夢》第二回:「雨村聽了笑道:『可知我前言不謬。』」
|
大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生死危難之際的節操。《論語.泰伯》:「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三國志.卷一一.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袁渙》:「渙貌似和柔,然其臨大節,處危難,雖賁育不過也。」
|
彬彬文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文質彬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晚年致力整理古代典籍,並開平民教育之先河,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後世尊為「至聖先師」。《論語》一書是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互相問答的話,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孔子認為,一個人如果內在的實質勝過了外在的文采,就會顯得質樸;而文采勝過實質的話,就會因為文辭過於繁雜而顯得虛華。只有在端莊的外表禮儀和崇高的內心修養配合協調,才能達到表裡一致,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後來「文質彬彬」被用來形容人舉止文雅,態度端莊,或形容文章內容與辭采並茂。
|
得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不、莫非。表測度語氣的語氣詞。《論語.顏淵》:「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戰國策.趙策四》:「曰:『日飲食得無衰乎?』曰:『恃鬻耳。』」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